王陆君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2016级本科生。连续三年半专业第一,必修加权成绩94.31分,为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历届最高,专业课加权96.5分,专业课GPA为3.99。曾获得86校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两次)、人民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首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校“摇篮杯”特等奖、校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校数学竞赛二等奖、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近30项国家、市、校级奖项及荣誉。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山竹扎根四年,方势如破竹。金蝉蛰伏十载,终吟唱盛夏。”大学是一个尝试和学习的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在本科的求学生涯中,我常常第一个到达教室,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支撑这一切的动力,是我对于学习求知的这份热爱。当了解前人如何一步步地推进科学的发展,当利用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解出了一道难题,当通过软件学习顺利地构建了一个模型,当发现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学习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就感难以言喻,我选择用知识装点自己的青春。
学路漫长,逆流而上。课堂学习中,我始终保持专注,采用笔记流的方式进行简单标记;在课后整理完笔记后对每个章节进行总结,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注重理解;善于在课后练习中对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减少重复做题带来的时间浪费。时间管理上,我采用52分钟/17分钟的番茄工作周期,以减少突如其来的信息对我的搅扰,同时根据课程的不同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三年来,高效的学习方法、专注的学习态度、愉悦的学习心态,让我的学习成绩保持优异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成长、自我突破,从大一时的94.34(附加分1.3)到大三时的98.03(附加分1.7),加权成绩创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历史最高分。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从本校到国家纳米中心再到北大,我参与到多段科研当中,并获得10项校级以上学科及科技竞赛奖励,一篇一作论文已被核心期刊录用,另一篇一作论文在投。与平时的作业不同,科学研究中常常没有标准答案,科研活动往往是面向未知,一个理论也往往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形,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对此非常着迷。
我的第一段科研经历是大二时的SRTP项目,当时我主动给国家纳米中心的老师发邮件,并幸运地获得了在那里进行科研学习的机会。随后我加入了倒置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与表征项目,并在国家纳米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在初涉科研的过程中,有晚上11点依然一筹莫展的无奈,也有成功测得电池效率的欣喜,即便是一点点的小进步,也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在这个过程中,师兄的帮助和同学的支持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最后我所在的小组成功制备得到了效率超过10%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并研究了不同受体分子、活性层旋涂转速、添加剂浓度及退火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我们的项目获得了院级本科生创新项目一等奖,转化得到的科研成果获得了首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校级“摇篮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积极的争取,我成功参与到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强度比值计算的理论研究当中。经过一个月的计算与整理,我们通过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得到了与传统强度和定则结果相符的钠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强度比值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推广到第一主族元素当中。相比传统理论,新的计算方法无需对能级进行简并处理,且不需要下能级的布居数信息,逻辑性更强。基于该成果,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整理完成了论文《第一主族元素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强度比值计算》,该论文已收到核心期刊《物理与工程》的录用函,转化得到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论文组)、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论文组)。
科研学习,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带着这份对于科研探索的好奇与热爱,我作为队长在本校物理实验中心开展关于波的偏振特性的研究工作,从理论调研,到装置设计、材料选购,再到装置搭建、程序编写,我与几名队员奔波于电子批发市场和实验室之间,搭建并不断优化我们的实验装置。光学实验既需要突出的动手能力,也需要耐心和毅力,不断地进行光路的微调。中间也曾遇到过激光器故障,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但是我们都尽力想办法克服难题,没有放弃。最终我们成功的搭建了“四光路磁光调制光纤通信”装置,在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上出色地展示了装置的性能,并获得了实验类题目一的二等奖,也获得了本校物理实验竞赛的一等奖。随后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我们的实验成果整理成论文《四光路磁光调制光纤通信装置设计》,该论文目前正处于投稿阶段。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迈向社会的铺路石,因此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多份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大一暑假,我加入了北京科技大学ofo共享单车损坏与回收调研实践团,参与了问卷的分发、校园采访以及文书撰写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抗挫力和沟通能力。在大二学年,我加入了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虽然在周六周日需要带领志愿者奔波于4个家庭之间,但是在家教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学海无涯,精进不休。砥志研思,笃行致远。主以学习、科研、助人,辅以竞赛、实践、兴趣,我的大学生活因此而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