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刚刚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共有76个由北京地区完成单位(完成人)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人)的项目获奖,占全国获奖通用项目总数的26.3%,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三大奖项上首次实现了一等奖“满堂红”。如此佳绩的取得,不仅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创新中心的实力,更是“科技北京”建设结出的硕果。
一等奖“满堂红”
凸显北京创新能力
“在国家三大奖上同时获得一等奖对北京并非偶然。”市科委及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等奖,既是因为北京地区科技资源丰富,“国家队”与“地方队”并存,更是因为本市在“科技北京”行动中始终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一直贯彻将首都地区科技资源变为创新资源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科技进步奖
连续三年增长
“2009年度北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4项,同比增长14.9%,已连续三年持续增长。”有关人士指出,在获得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中,企业参与的增多是2009年的一个特点,比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转炉流程生产优质特殊钢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创新”项目,就是由首钢总公司牵头、北京科技大学及钢铁研究总院协作完成的,该项目开发成功的7项关键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为首钢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亿元。“当然众多的获奖项目也离不开‘科技北京’行动的推动,在由本市直接推荐的8个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中,就有6个曾获北京市科技计划支持,首钢的这个项目也在其列。”
获奖项目
与民生联系更紧密
与一般人认知中的国家科技大奖往往只作用于实验室或厂房不同,本次北京获奖项目与市民生活的联系也愈发紧密。据有关人士介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为主完成的“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项目,这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研究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由28%降至6%,住院病死率由16.2%降至2.1%,并建成了辐射全国的呼吸支持技术培训基地,“充分体现了科技对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作用。”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年1月20日
责编: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