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公众开放的第30天,在为期162天的世园会中,将有2万名志愿者陆续走进世园会各个展馆参与园区运行和游客服务工作,每个志愿者将连续服务不少于7天。团市委从招募培训、物资保障、交通住宿、信息宣传、党团活动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保障志愿者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世园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每周保证两个批次千余名志愿者之间的有序交接。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东城区、石景山区、大兴区、房山区等单位的五批志愿者共4139人相继完成了园区内的志愿服务工作。这群志愿者经历了世园会开幕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经历了30℃以上高温的炙烤;经历了入夏以来北京的几场大雨……此外,志愿者们还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下了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探访,在这里集中展示了他们志愿服务中最勤、最暖、最美、最赞的故事。
最勤
一分钟内能做的事情超乎想象
“5:30——起床!5:35——赶紧起床!5:40——再不起床迟到了!”在北方工业大学大三学生丛佳仪的手机里,设置了多个起床铃声,每个铃声下边都有文字备注,这是她为世园会志愿服务设置的“专属铃声”。“在学校早八晚五,在世园早五晚八”,丛佳仪告诉北青报记者,看似在岗位上站了一天的志愿者,其实他们的背后都是以分钟计算的。北方工业大学专门统计了“一分钟内发生在世园会志愿者身上的故事”:一分钟,198名志愿者穿戴完毕做好上岗准备;一分钟,12名志愿者通过安检到达岗位;一分钟,1名志愿者可以为4名游客指引游览方向;一分钟,每名志愿者重复疏散引导词可达192字……
对于来自北京大学的志愿者而言,他们的每一分钟,除了花在为游客服务上,还花在了“走路”上。由于植物馆位于园区的“边疆”地带,距离食堂与班车点都路途遥远,志愿者们上岗与离岗,总要经过微信运动单程三千余步的“长途跋涉”。虽然每天来得比别人早、回得比别人晚,但这群燕园学子们一上岗就拿出了最饱满的热情。teamLab展厅的志愿者负责引导游客在沉浸互动式体验中了解红树林的生长过程。“沙漠”区内的参观路线比较曲折,道路相对狭窄,志愿者主要负责分散客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植物馆五层的屋顶花园处,志愿者会温馨提示游客下行路线,同时也会帮助行动不便的游客通过廊道。
“百草园以 ‘草’为脉,呈现中草药源于自然、和于人文、成于药材的演变过程;以‘药’为本,展示全国各地丰富的道地药材及药用植物;以‘方’点睛,体现中医方药的独特魅力。馆内志愿者以疏导游客为主,尽量不与游客过多交流,以免影响正常运转,尤其是人流量大时要尽快疏导……”5月12日,北京农学院从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园林学院招募的第一批志愿者圆满完成服务工作,在临走前,这群园林“小达人”还为待上岗的下一批志愿者留下了一份最全的《世园会志愿服务贴士》,其中,不仅有最专业的园区简介,还精心梳理了志愿服务经验贴士,希望下一批志愿者能以最高的效率为世园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最暖
他们把伞和雨衣让给游客
在刚过去的周末,世园会迎来了一次降雨。一下雨,志愿者的任务就更繁重了。“要指导游客进行避雨,如果遇到游客滑倒,就要立刻上前扶一把。”5月26日当天上岗的北京农学院学生黄思明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天的雨很大,同学们的裤子湿了半截,他们穿着雨衣匆匆奔向自己的岗位,遇到问路的游客时,他们仍然会停下来,耐心指路。
但上周末已经不是世园会第一次迎来降雨了。5月11日、12日,是世园会开幕后的第一个常规周末,气温骤降、阴雨绵绵,但游客们游园的热情不减。
“您到我的伞下先避会儿雨吧!”世园会4号门附近的志愿者穿起雨衣,把几位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请到了志愿服务的遮阳伞下,自己站到伞旁,继续着咨询服务。“您穿我的雨衣吧,怀着小宝宝更得注意保暖!”世园会6号门前的志愿者说着,脱下自己的雨衣,递给一位孕妇游客,自己穿着短袖短裤,还嘱咐着别人“别着凉,小心路面湿滑”……这样暖心的故事还发生在世园会的5号门、停车场、十字路口等多个地方,游客虽不知道这些志愿者的名字,但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号——延庆乡亲。
“我们都是青年人,淋点雨不算什么。能在全国乃至国际游客面前展示延庆青年的风采和延庆乡亲的本色,我也很荣幸。”一位“延庆乡亲”如是说。据了解,5月11日,世园会园区全天接待游客7.6万人次,截至12日中午12时,接待游客4.1万人次,延庆团区委共组织“延庆乡亲”345人上岗,服务游客约4万人次,上岗时长超过3000小时。
最美
她脱下婚纱立即奔向世园会
这次志愿服务,对于鼓楼中医医院团总支书记周航宇来说,注定意义不凡,因为她在入驻世园会前一天刚刚举办了婚礼。
今年3月初,东城团区委启动世园会志愿者招募,区卫生健康委团工委广泛发动本系统青年,周航宇得知这一消息,第一时间报了名。在前期面试、培训、考核中,作为有多年组织本单位志愿服务活动经验的她,没有一丝懈怠。得知自己被选中作为东城青年志愿者参加如此盛会时,周航宇十分激动,却又有些忐忑,激动是因为能成为世园会志愿者的一员;忐忑是因为她早已和未婚夫约定好,在5月4日举行婚礼,“如果婚礼和志愿工作冲突了怎么办呢?”周航宇悄悄询问东城团区委的负责人员,是否确定上岗时间。当得知他们这一批志愿者是5月5日上岗时,周航宇暗自松了口气,“这下踏实了,不会缺席世园会了”。
脱掉婚纱的第二天,周航宇便换上了志愿者服装,同东城青年志愿者一起踏上服务世园之路。为保证周航宇按时出发,早上五点,她的丈夫就把她送到了集合地点。出发时,同行的志愿者拿到了周航宇的喜糖,才知道她在前一天刚举办完婚礼。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无论是在草坪剧场疏导游园观众,还是保护花车巡游维持现场秩序,抑或是为游客指引场馆位置,周航宇耐心回答每位游客的问题,用真诚的微笑诠释了“最美”。
最赞
一封封感谢信为志愿者“点赞”
5月23日,京城开启“高烤”模式,根据市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北京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40℃。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105名学生接过“服务接力棒”,迎着骄阳,用汗水浇灌出了世园会最亮眼的“风景线”。
当天,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学生王子和赵张翩在1号门入口处的A1岗亭值班,他们看到一位上了岁数的阿姨身体不适,走路有些不稳,连忙从岗亭跑出来,扶住了这位阿姨,并将岗亭内志愿者休息的椅子搬到阴凉处供这位阿姨休息,还递给阿姨一瓶水。事后,这位阿姨给志愿者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这么炎热的天气,你们辛苦了!”末尾这句话中的感叹号加粗了好几遍。
“我是上海来的游客,特别喜欢世园会,去过西安、青岛、唐山,上海世博会也去了20多次,今天来世园会体验馆,有问题咨询志愿者,得到了热情接待和帮助,觉得馆展很美,但馆中的志愿者们更美!”无独有偶,5月17日,在世园会生活体验馆服务的志愿者、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林一坤也收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天一早,一位阿姨一进园区就直奔生活体验馆,拿出16开的大本和世园会护照各10本,要求加盖纪念章。看到这位游客拿一大堆东西来盖章,林一坤开始还以为是倒卖游园护照的“黄牛”,连忙上前询问,聊天中发现这位阿姨原来是收集图章戳记的爱好者,去过很多地方,收集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纪念戳。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林一坤赶紧在志愿者大群里招呼大家,让大家留意这位特别的游客,如果遇到她一定要帮她又快又好地加盖纪念戳,让她尽可能多地收集到自己喜欢的戳记。最终,这位阿姨在志愿者的“接力”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临走前写下一封亲笔感谢信。
原文链接:《北京青年报》(2019年5月29日第A05版)
(责编:孟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