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4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8-08-20
单位(作者):北京科技大学

8月17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公告表示,今年决定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我校入选4项,项目负责人分别为张海君、杨树峰、王飞和从道永。

5.jpg

张海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受加方资助,曾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在IEEE核心期刊上发表1区/2区SCI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中移动项目1项;任国际会议大会共同主席/技术委员会主席/技术研讨会主席多次,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编委,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奖、IEEE通信系统与建模技术委员会最佳期刊论文奖、IEEE通信学会最佳青年作者论文奖。

6.jpg

杨树峰,2011年1月获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7月进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洁净钢冶炼、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和高温合金冶炼等方面的研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11篇发表在冶金类国际权威期刊《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上,单篇文章被引最高46次。曾获教育部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四届全国冶金高校院长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主持企业合作课题14项。目前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副秘书长。

7.jpg

王飞,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工纳米颗粒(ENPs)、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迁移、吸附、转化、归趋及生态效应方面的研究工作。在ENPs与有机污染物(如,抗生素和邻苯二甲酸酯等)界面作用机制、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对其的调控机制、ENPs与重金属的复合环境生态影响及污染物对环境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影响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bon、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tific Reports、PNA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SCI论文76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24篇,他引总数231次,单篇他引总数78次,同时获得授权专利6项。

8.jpg

从道永,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氏体相变先进原位表征与形状记忆合金高性能设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等7项,获洪堡学者等荣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3篇,包括金属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cta Materialia 8篇,Acta Biomaterialia 1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篇,特邀综述文章2篇。被邀请在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7次(国际会议5次、国内会议2次),并获得由国际衍射数据中心颁发的ICDD最佳报告奖。担任期刊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的Key Reader和Acta Materialia、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10余种国际期刊的特邀审稿人。

杰青和优青已经成为中国人才梯队最重要的两个台阶,几乎是每一个中青年学者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科研单位所必争的人才。和一年200个名额的杰青比,国家优青一年的名额是400个,评审通过的难度看似要低一倍,但是其实优青的竞争也同样非常激烈。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统计数据,2012年首批国家优青的受理申请项数就高达3587项,平均资助率仅为11.15%,这还不包括很多申请后并未受理的项目数,可见入选难度之大。

根据统计,本年度共有来自150家单位的400位申请人入选建议资助名单。其中有321位申请人来自95所大学。

(责编:邢华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