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统筹布局  强化主题 积极推进 成绩斐然——2010年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召开

2011-01-14
单位(作者):科技处 高旭辉

 

    2011年1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度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建龙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罗维东,副校长权良柱、谢建新、张欣欣、张跃、武德昆、孙冬柏,校领导王维才,获奖教师代表,各部处、学院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谢建新副校长主持。科研部部长王西涛在会上总结、汇报了2010年科技工作情况和2011年的工作思路。2010年学校的科技工作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继续强化科研质量和科研创新,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建设进程、提升国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科技管理体系内部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主线,统筹布局,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科研经费达6.08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9项,申请专利405项、授权专利274项,增长幅度显著;新建成了北京市分子与微结构可控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农业部)、北京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与政府、企业签订了16项创新战略联盟、全面合作及研发平台协议;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谢建新教授领衔的“高性能金属材料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的科学基础”项目及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均品研究员负责的“轻质高温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及其制备加工的科学技术基础”项目同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立项,使得“十一五”期间我校973首席科学家达到了3人(次);由材料学院燕青芝教授牵头的ITER项目“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基础研究”获得正式批复立项;承担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先期启动重大项目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量首次突破100项,获资助经费首次突破4000万元;军工科研成绩瞩目,横向合作显著扩大,与地方、行业和企业合作日益密切。

    2011年,学校的科技工作将继续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署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审工作,全力争取成功;2.“十二五”开局年组织策划好各类项目组织与申报;3.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行业共性研发平台建设;4.做好学校科技发展规划;5.推进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应用。

    表彰会上,徐金梧教授牵头完成的“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吴爱祥教授牵头完成的“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朱维耀教授牵头完成的“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姜福兴等教授参与完成的“煤矿冲击地压治理成套技术”等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代表,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贡献奖获奖者谢建新、林均品、燕青芝、刘应书、何维达教授,特别成果奖亚运会火炬设计团队代表洪华,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者王立民、戴淑芬、许斌,科技论文奖获奖者张跃、杨槐、邢献然、陈飞武、吴爱祥、李晓刚、姜勇、汪群慧教授,承担合同额超过200万元的科技项目奖获奖代表高永涛等11位教授上台领取了获奖证书。校领导分别为获奖者代表颁奖。颁奖仪式后,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均品副主任和土环学院吴爱祥院长作为获奖代表分别发言。今年新当选的973首席科学家林均品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领域的经验和体会;吴爱祥院长向大家介绍了2010年学院收获3项国家奖的先进经验与工作特色。

    会议最后,罗维东书记进行了总结发言。罗书记说,2010年学校的科技工作值得肯定,在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项目的争取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也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在理工科稳步发展的同时,文科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最后一年学校科研经费仍然保持增长,实属不易。罗书记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科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学校科技工作一定要把握好形势,要加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力度,深化科研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罗书记表示,相信北京科技大学一定能够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一个新台阶。

(责编:李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