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最新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内涵式发展,9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了秋季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于成文出席会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伟以及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安静主持。

冯刚作指导
会上,冯刚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点与课程建设方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他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发展历程出发,特别强调要结合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不断拓宽教育工作的视野和格局。

王艳发言
教师王艳围绕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应对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详细分析了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心理波动、网络依赖、社交矛盾及迷茫状态等问题,强调教师应转化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刘迪翔发言
教师刘迪翔针对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了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材中的若干理论观点,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考与应对建议。

宋伟发言
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党的最新理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于成文讲话
于成文对近年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肯定,他围绕三个方面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坚持目标引领,明确课程讲授目标、课程育人目标,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业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引导。三是要坚持学践结合,通过教辅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形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需要。

合影留念
此次会议不仅明确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向与目标,更为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摄影:马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