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辅结合”德育模式研讨会成功召开
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对称,着力提升两支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中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于2012年3月13日下午在七号楼学生活动中心219大会议室举办2012年上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辅结合”德育模式研讨会。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校教学督导组教师熊楚强、袁康、刘静珠与梁素琴,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科科长鲍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教师鲁春霞、周鑫以及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等部分学院的2011级辅导员。研讨会由鲁春霞主持。
研讨会伊始,鲁春霞简单介绍本次研讨会的主旨与该课程的基本情况。紧接着,会议围绕五个议题展开研讨。一是学生假期归来的思想情况、主要特点、关注点以及变化情况;二是学生适应大学出现的具体问题或者新问题;三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反映和态度;四是希望本学期课程教师与辅导员协调配合的具体措施和想法;五是对“教辅结合”长效机制建设的建议。
在研讨的过程中,辅导员积极踊跃地进行发言。对于本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特点讲述全面而有重点,可见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的扎实性。外国语学院11级辅导员邵丽华讲到,11级学生的学风较好与学院的整体学风建设密切相关,本学期学生的主要关注点为大学人际关系的处理与思考大学四年的规划,希望思修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多讲授一下大学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级辅导员张盼结合当前国家与学校的热点与主题,就所带学生的关注点与思想情况进行了讲述。她讲到,学生对于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有新的解读,特别是在全社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传承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中,体现出了学生新时代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她希望思修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加强理论的教学与指导,以助于辅导员在日常主题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其他学院的辅导员围绕研讨议题在学生对思政课的体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加入社团组织情况、转专业、谈恋爱以及学习目标缺失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发言。其间,课程组教师穿插着介绍所讲授课堂学生的课堂反映与基本情况,也对辅导员的疑问进行了热心解答与指导。周鑫讲到,课堂上学生比较活跃,喜欢与老师互动,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会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学生的出勤情况良好,偶尔会出现课上睡觉现象。她强调到,课程的设置加入辅导员的日常考勤,定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并做课堂汇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她希望辅导员在召开主题班会或者开展类似活动时,能够邀请其参加,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得到校教学督导组教师的重视,到场的督导教师就“教辅结合”德育模式发表了各自的独到见解。其中,袁康讲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教辅结合”的德育研讨会具有重大意义,很有必要。通过研讨的形式,把学校教学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很好的建立联系。他希望,今后应加强“教辅结合”机制的长效性、规范性建设与实效性研究,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抓重点,找准切入点。熊楚强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辅导员的榜样力量,注重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形象的塑造;二是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以表扬为主进行引导;三是要“点与面”相结合,抓典型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梁素琴讲到,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要注重学生各方面思想明确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她特别指出,每一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有育人的强烈责任心,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动起来。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进行了总结。他讲到,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重点对成才目标、时间规划、人际交往、价值观形成等模块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会加强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不断探索。他强调到,本学期的课程特别安排助教参与到各班级的主题班会中;今后会出台相关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积极沟通;施行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问一答制,构建交流与沟通平台。
本次研讨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此次研讨会,不仅达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与辅导员沟通与交流的目的,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教辅结合”德育模式长效机制建设,更好地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措施。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