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7时许,《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课程第六讲在逸夫楼407拉开帷幕。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的吴文虎先生做了题为《关于信息科技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彩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敏主持。
	
	讲座伊始,吴文虎教授娓娓道来自己曾经在北科大进行体育辅导的经历,以此拉近和现场同学的距离,使同学们倍感亲切和温暖,也使讲座充满了期待与渴望。紧接着,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展开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论述。首先是怎样学习、如何学习;然后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是什么,尤其是计算机思维的重要性;其次是理念、视野、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最后是学生在学校打什么基础,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他提出“中国人行,还是不行?过去不行,为什么?今后要行,靠什么?”的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他特别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四点做起:一是强化实践,真本事是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的;二是鼓励创新思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将注重于传统的继承,模仿和再造,改变为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和超越;三是注重内化,晓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是“知道”,按照这个道理去身体力行就是“体道”;四是教师的责任:行胜于言、以人为本、“精心育桃李,切望青胜蓝”。
	吴文虎教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丰富的带队比赛经历征服着现场的学生,同时也不断鼓舞和激励同学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将自己在清华五十多年的感悟——摘掉光环,从零开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健体,与大家一起分享。
	讲座期间,吴文虎教授还以一场猜数字的游戏和同学们进行积极互动,并将自己曾经参加体育、歌唱、竞赛等活动的照片和大家一一分享,其睿智的思维、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健朗的身姿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更是在同学心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讲座最后,在吴文虎教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共同咏唱一曲《敢问路在何方》。激昂慷慨的歌声,完美地拉上了此次《信息科技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讲座的帷幕。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作为北科大的学子,我们要秉承求实鼎新的校训,注重实践,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敢于担负国家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文虎教授简历
	 
	1936年12月6日生于北京,原籍:浙江镇海。
	1955.9-1958.7 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8.9-1961.7 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学习。
	1961.9至今   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
	教学工作:
	曾多年主讲研究生学位课。从2001年开始主讲本科生主干课“程序设计基础”。该课于2004年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作为博士生导师指导多名博士生作博士论文工作,已有12人获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应用。
	主要成果:
	1.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教委、电子部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863高科技成果精品展金奖。
	主编、主审和撰写了几十本有关计算机的图书。
	2.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多次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曾参与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组织和指导,清华大学队连续12年获得决赛权,决赛成绩多次名列前茅,2007年和2009年获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好成绩。
	3.指导和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竟赛,连续15年,累计获金牌42块,银牌17块,铜牌11块,届届名列前茅。
	个人获奖:
	1997年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一等奖(宝钢奖);
	1999年获“全国科学普及先进个人奖”;
	1999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2001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1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奖;
	2002年获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2005年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
	2006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
	2008年获清华大学学生会授予的“我最喜爱的教师”奖;
	2009年获ACM/ICPC组委会颁发的杰出教练奖;
	2010年获ACM/ICPC推进贡献奖。
	曾任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
	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家组组长
	NOI(中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科学委员会主席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