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晚,文法学院星期四人文讲座第26期第一讲在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者韩建业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良渚、陶寺、二里头”的精彩讲座,带领我们一起探索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
韩老师开场之前就道出自己和科大的渊源,说自己来过很多次科大,为科大浓浓的学风而感动。韩老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了中国文明概念,然后从国土范围、民族融合、文字记载等方面予以阐释;他认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指新石器时代到秦统一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连锁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相对文化统一体,也叫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接着,韩老师分别介绍了良渚、陶寺、二里头文化古迹。良渚古城,分布在今长江下游南岸太湖地区,距今5300—4300年左右,城墙宽40—60米,它的发现,解开了昔日在此地周围发现的城邦分散之谜。50平方公里内130处祭坛、墓地而且还分三个等级,这里的莫角山、反山墓地,这里出土的玉琮、钺等反映出那时候后的等级森严制度,也体现了良渚古城是良渚聚落的政治军事核心,标志着进入早期文明社会。而陶寺古城位于山西,这里发现了版筑夯土墙、草拌泥装饰、早期大墓、宫殿遗址,还有天文气象台。最后一个是二里头古都,这里更加讲究,三门中间关闭不走,走两边,体现出主次有别的思想,而且这时候的青铜文明也开始了,各项工艺均得到大发展。
最后,韩老师总结了三个地区的特点。良渚古城,影响东南沿海,其特点是内向和封闭,它的形成与兴起和多年前气候寒冷事件有关,是邦国文明;陶寺古城类型是东方文化西移与当地文化结合,位于临汾盆地,具有多元文化与外向特征,强调等级分工和社会分工,是雏形王国阶段;而二里头古都是晚期夏文化的体现,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凭借其天生的地理优势,成为“天下之中”。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纷纷发言,问到语言的传承,与三星堆对比等,韩老师都一一做了精彩回答。本期的人文讲座引领我们以考古的方式去揭秘早期中国的文明演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再度关注与探索。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