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下午3点,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全国行政学教学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沈荣华研究员应我校MPA中心邀请作了题为《新常态下的政府改革走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MPA中心主任吴群芳教授主持,文法学院张学艺博士、寇浩宁博士、马胜强博士以及文法学院2014、2015级MPA学员、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共8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沈荣华研究员的讲座从介绍“新常态”开始,在详细介绍新常态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积极引导新常态发展,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府存在一系列不适应的表现,具体包括:政府职能定位不明晰、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及政府职能不协同三个方面。接下来,沈荣华研究员系统地介绍了新常态下我国政府改革走向的六个方面:
首先,沈荣华研究员指出,新常态下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简政放权”。为了适应新常态,政府部门应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为创业提供便利,打造大众创业的新引擎,实现动力转换;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下放和取消部分行政审批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制定“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行为边界。
其次,新常态下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不是政府无为而治、一放了之,而是需要政府放管结合,主动作为,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应对市场失灵的现象;加强社会治理,促进多元共治,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增加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和供给,使之成为新常态下“双引擎”之一;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治理空气、水质、土地等污染。
第三,建设法治政府是治理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如果说改革的任务是放权限权,那么法治的任务就是规范权力,要依法设定政府职能、依法确定政府权责范围、依法设置政府机构及行政程序;加强依法决策,以避免决策失误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损失;加强综合执法,目前深圳、浙江、北京的综合执法做法值得全国的推广;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对腐败官员的惩处。
第四,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是新常态下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员工3100多万人,其中80%就业于学校、医院。目前,事业单位的功能极为复杂,编制更是“五花八门”,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和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因此,必须推进以分类改革为内容的事业单位改革,其原则是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具体将从事行政职能的单位转成政府部门,将从事经营职能的单位转成企业,将从事公益服务的单位保留为事业单位设置。
第五,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也是新常态下政府改革走向的内容之一。财政供养人员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面前编制内人员约4000多万,占人口的3%左右,而编外人员约70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7-8%。从国际比较来看,财政供养人口在发达国家约为5-8%,东亚国家约为2-3%,而发展中国家则约为1.5-4%,因此,我国的问题是编外人员过多,而编内人员相对适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具体的方式有:调整结构,减少组织层级、大力推行综合执法、推进行业调整;转变职能,大力发展从社会购买服务;控制预算,建立全口径财政预算,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最后,沈荣华研究员指出,适度加强中央垂直管理也是新常态下政府改革的重要走向。所谓垂直管理,是指中央部门在地方设立分支或派驻机构,人财物事由中央直接管理,这些机构属中央政府一部分。其形式主要有直管型和监管型两类。发达国家的中央部门大多设立派出机构,如美国联邦政府85%的雇员、法国中央政府95%的公务员都在地方工作。据目前统计,我国中央部门中,17个设分支机构,10个设派出机构。目前垂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条块矛盾”,管理力度有限,协调困难等方面。因此,需要适度加强中央执行权,对于中央专管事务,设直管型垂直,如海关;对于地方专管事务,应由地方治理;对于央地共管事务,中央可设监督型、督办型垂直管理,如文物管理。
沈荣华研究员的讲座信息量丰富、逻辑清晰,极具有学术前瞻性,赢得了教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掌声。讲座尾声,MPA学员就反腐、政府不作为、税收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沈荣华研究员一一做了详尽而精彩的解答。最后,MPA中心主任吴群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并对沈荣华研究员的讲座表示了感谢。
(责编: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