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圆满收官,经过激烈角逐,计通学院学子斩获就业赛道金奖一枚、铜奖两枚,其中金奖得主孙海桐同学将作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4月17日至18日在湖南省举办的全国总决赛。

作为深耕移动通信传输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孙海桐始终以技术纵深为基石、以场景应用为导向,将通信理论研究中沉淀的专业素养与产业实践中积累的工程思维深度融合。本次赛事见证了他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在项目路演中模拟高并发场景下的端到端传输全栈解决方案,综合面试中展现通信工程师必备的全网协同思维,这些经历重构了他对职业发展的认知维度。未来,孙海桐将聚焦6G超密集传输技术的突破,立志成为能主导未来6G通信系统研发的领军人才,通过传输效率的革新,助力万物智联生态构建。职业规划大赛犹如移动通信的动态沙盘,既验证了他对时延敏感型业务优化的精准把控,更点燃了以先进信息传输技术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为攻克大模型产业化的"卡脖子"难题,通信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范景翔在字节跳动实习期间主导大模型微调训练工作,通过Prompt工程优化和LoRA参数高效训练技术,将垂类场景下的意图理解准确率提升18%,并参与构建大模型安全评估体系,验证了工业级AI产品的落地能力。此前,他还在甲骨文公司开发过日均服务10万用户的医疗预约系统,在阶跃星辰搭建过Hadoop+Kafka数据处理流水线,累计获得4项市级科创奖项。作为团支部书记,他组织20余场科技主题团日活动,将127小时志愿服务中沉淀的利他精神融入技术伦理思考。未来,他计划攻读人工智能研究生,聚焦大模型轻量化与多模态技术突破,立志加入国产大模型领军企业研发团队,以"将技术命脉握在手中"的信念,为构建自主AI生态书写青春答卷。

计算机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那文蕙提到,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职业方向,最初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跨行”?但本次比赛让她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在备赛过程中,她系统分析了个人特质与职业的契合度——担任学生干部和兼职辅导员的经历点燃了她对学生工作的热情,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科研则培养了她严谨的逻辑思维,而计算机专业的背景恰恰能成为未来开展思政工作的独特优势。这次经历也让她明白,职业选择不是对专业的背离,而是对个人价值的整合与延伸。今后她将以实干践行初心,用计通人的理性与教育工作者的温情,坚定地走好属于她的职业追光之路。
(摄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