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物联网“智能家居”实验室,仿佛走进了一个智能的自动化居家空间,通过一枚小小的手机就操控着“家里”的一切居家设施。物联网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居家环境会成为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的日常形态。这是北京科技大学近年来在信息领域兴起的国家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个模拟实验室,也是北京物联网研究会对外进行科研展示的窗口。
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的师生们说,我们系里这些年的发展都离不开年轻的系党支部书记石志国。
今年35岁的石志国,是北京科技大学一名青年骨干教师,他爱岗奉献,刻苦钻研,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作为第一批6所高校之一,获批建设国家级“物联网工程”特色专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物联网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示范单位之一。
近年来,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先后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先进集体”、 “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支部”,并连年获得学校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活动奖,石志国也入选了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北京高等学校首届“青年英才计划”、北京科技大学首届青年教学骨干人才计划,并荣获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和“我爱我师——学生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抢抓机遇 建设国家特色专业
中央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物联网作为国家急需、指定大力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有着很大的人才需求。石志国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首批申办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并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承办“物联网工程”新兴专业的高校之一,并获批建设国家级“物联网工程”特色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物联网系目前已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率先提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连续承办了三届全国物联网教学体系研讨会,对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石志国参与主讲的“物联网与科技强国”课程获得教育部“十二五”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这是“物联网工程”方向全国的唯一课程,也是北科大2012年获得教育部“十二五”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的唯一课程。他主持或参与编写出版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和《物联网工程概论》等多部教材,被全国近40家高校的物联网相关专业选为教材。他承担教改研究项目6项,其中包括 “教育部—IBM”综合教改项目1项,学校重点项目1项,其他4项。此外,他还发表教改论文9篇,其中1篇获得北京市教育工委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篇获得学校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石志国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以及横向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索引3篇,EI索引16篇,出版编著5部,获图书奖2项,培养的学生连续3年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
为师育人 培养实践创新人才
“他用多媒体把课程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让我们把学习重点放到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能有效增加课堂信息量。上石老师的课,让人非常享受。”这是学生对石志国课程教学的评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石志国与系主任王志良教授一起倡导开设了“计算机伦理”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开设专业讨论课,带领学生讨论网络文明与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是非,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积极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石志国提出了“实验箱—实训平台—企业实习”的三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他的主导下,相继与微软、IBM、富士通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培养机制,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微软联合推出Windows Phone训练营,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有效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石志国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2011年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的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他获得总分第一名,并在2011年5月举行的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理工A组一等奖,同时获得最受学生欢迎奖和最佳演示奖。
石志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每学期授课总体评价均保持在95分以上,在全校教师的学生评价中名列前茅。
务实履责 解决师生实际问题
“刚来系里时,对环境不熟悉,教研条件也很紧张,一时手忙脚乱,是石老师把系办公室改造成了我们的教研室,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青年教师宿浩茹谈起当初来学校做博士后的经历时不无感慨的说。
石志国十分注重通过解决师生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对年轻教师传帮带。系党支部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计划表》,为新进教师指定指导教师,从教学、科研、学术、国际交流等方面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出计划,设定有限目标,并在论文发表费和学术交流差旅费方面予以资助,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二是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针对办公环境紧张的实际情况,系党支部将系办公室进行了改造,为4名青年教师改善办公环境,提升集体凝聚力。三是帮扶“四困”学生。号召党员教师从身边做起,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联系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增进师生感情。两年来,结对帮扶了在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有困难的12名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这就是石志国。作为教育工作者,他重“教书”更重育人,承载着人民教师的使命,无怨无悔;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以进取之心,探究着科学真理的脚步,孜孜不倦;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他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着党性觉悟的升华,奋斗不息。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