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两封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将“钢铁精神”“钢铁强国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成了思政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5门。其中,“大学生社会实践”荣获2008年度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形势与政策”荣获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社会实践”荣获2020年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荣获2020年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精准扶贫实践教学虚拟仿真系统”荣获2023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一流课程。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张名片”:“数字马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和“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
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学校发挥行业背景优势,牵头成立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召开钢铁思政“大思政课”创新发展论坛,举办钢铁思政大讲堂,组织思政课教师赴鞍钢、首钢、建龙等钢铁企业生产一线录制思政课。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先后与香山革命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甘肃省秦安县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大思政课”教学基地,搭建“大思政课”育人新平台。探索师生共话式专题教学,打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微课。
擦亮思政课建设的“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数字马院”信息化平台建设。2012年,学校启动建设思政课信息化平台。2018年,全国首家“数字马院”示范基地在学校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利用数字马院平台,围绕“抗美援朝精神”“香山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谱系开设了《“钢少气多”从何而来》《赶考路》等教学专题;加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制作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重要回信精神系列课程、科技强国系列微课,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第二张名片: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探索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虚拟实践”四维融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方面,通过课堂情景剧、微电影、辩论赛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校园实践方面,常态化开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核心价值”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架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桥梁。社会实践方面,以“为国奉献筑新程钢筋铁骨育新人”为主题,每年组织6000余名学生、500余支实践团走进乡土中国、行业一线,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虚拟实践方面,通过MOOC教学、虚拟仿真VR技术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第三张名片:“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构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级指导与院级组织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大学四年的全覆盖和不断线。“形势与政策”慕课作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学习人数达到30多万人次,覆盖全国60余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打造以院士领衔的“大国钢铁”公开课、学科思政论坛、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主的三层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隐性思政”功能,推动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学科个个树品牌、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4门课程获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课程获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心用情办好讲好思政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