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天朗气清、春风和煦的四月,北京科技大学迎来了72岁的生日。非常感谢学校创造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这些毕业20年、散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子”重新“回家”。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在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站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感悟。
毕业后我一直在首钢工作,相比于众多杰出校友的硕果累累,我可以算是一名普普通通、根正苗红的“钢小伙”,和大家一样,都在坚持、坚守自己的选择和梦想。我想这也是选择我作为代表发言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我今天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
2000年的夏天,恰逢世纪之交的伟大跨越,我们满怀着对象牙塔的向往,开启了在北科大无比珍贵的时光。从图书馆、逸夫楼里的聚精会神、凝思苦想,到毕业实习和编写论文时的专注实验、精心演算,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从享受中国材料名师讲坛、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学术盛宴,到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博击;从活跃于主题党团日、学生社团活动的身影,到铭刻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的坚实脚印,在自己青春岁月里都深深地镌刻上了“北科大印象”,伴随着我们走过十年、二十年和一生。
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堂课,我们冶金学院的院长、教授王新华老师就给我们讲:社会上有些声音,说钢铁是夕阳产业,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同学们,这个社会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钢铁的未来很广阔,希望大家能够为钢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0年间,我国的粗钢产量从1亿吨增长到10亿吨以上,钢铁行业的发展浸透着北科大力量。正是老师们对行业的无比热爱以及对学生的亲切关怀,才让我们有了坚持坚守的动力,也让我们有幸成为专业报国、钢铁强国、丹心爱国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20年间,母校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大步奋进。当年的“钢小伙”“铁姑娘”也从青春青涩变得成熟坚韧,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但我们身上流淌着的“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北科大基因永远不会改变,传承发扬的“求实鼎新”的北科大精神不会改变。
毕业后的20年里,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校友的无私帮助,与北科大共同开展的很多项目都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技术创新,为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贡献力量。特别是去年北科大使用首钢蝉翼钢制作的录取通知书“火出圈”,作为既是北科大校友又是首钢人的我,感到十分的自豪和骄傲。
一度梅花属于一个春天,而催生那一支支灿烂梅花的却是那些粗枝老干,回顾母校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希望利用这次返校的机会,再次感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光大坚韧不拔、立志报国的奋斗精神,体悟那些巨擘大师们闪光的思想,重温他们睿智的言语,让我们这些后来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