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是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开展金属矿高效、绿色开采领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在读期间,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著名期刊发表SCI、EI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现已授权4项。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等奖励20余项。2023年,荣获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七届“校长奖章”。
思想——求真务实 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党员,陈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遵纪守法、品德优秀,有较强的诚信意识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他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担任学生干部,奉献自身力量。在学期间担任土硕1805党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服务北京科技大学临时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院土资博19与锦丰公司生产第一党支部“红色1+1”结对共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参观等活动,获得了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学习两会”先进个人等荣誉。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积极参与“助学零距离”等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本科生答疑解惑、介绍采矿工程的各种新技术和手段,帮助他们对专业有更透彻的理解。他还参加到家乡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中,像一颗螺丝钉般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业——刻苦钻研 勇于探索
学习方面,2018年,陈威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硕士研究生期间成绩位居专业第二,并于2019年转为博士研究生,开启硕博连读生涯,博士期间课程成绩平均分达到88.2,并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Transa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等6个期刊审稿人。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申请,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前往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开展学习、科研工作。组织参加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itu Modification of Deposit Properties for Improving Mining、第四届中国膏体充填采矿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会议10余次。
科研方面,陈威始终注重将自身知识结构与行业创新相结合,认真对待科研工作,力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各种前沿科学技术与自身研究相结合。针对金属矿产溶浸速度慢和浸出率低等瓶颈问题,他创新性地构建了浸矿过程“添加剂-细菌”联合浸出作用模型,极大地促进了低品位金属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回收,提高浸出率近30%。针对金属矿膏体充填绿色开采过程中胶结剂用量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他首次将矿山含有细菌的酸性矿坑废水运用于尾砂胶结充填过程中,率先提出了矿山固废尾砂“细菌一胶结充填”联合作用机制,实现了环境污染减少与资源回收并行。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引用,体现了项目成果良好的创新性和学科交叉。
实践——知行合一 履践致远
陈威积极实践、热爱实践、投身实践,他参与的北京科技大学与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红色“1+1”活动,力促企业生产党支部与科研院校学生党支部结对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了“党支部建设一科技攻关”校企合作新方式,助力矿山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双提高,获得了中国黄金报、学习强国的报道。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者骨干,即便身负博士研究生科研压力,他依旧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由北京团市委举办的岗前培训、3次长安街南侧实地演练以及国庆当天志愿服务活动。参加的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服务团队项目,获得了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
同时,他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动员大会”等活动,并以志愿者代表作志愿服务经验分享。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服务北京科技大学临时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参加了两次临时机关党委(扩大)会议,并将会议相关精神在学校传递。由于其“顾大局、负责任”的态度,使他被选为教育部“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宣讲团”成员,并奔赴浙江进行宣讲。
总结在北科走过的这五年时光,陈威有几点感悟。一是相信自己,脚踏实地,必能厚积薄发;二是努力学习,扬长补短;三是耐住寂寞,在枯燥的科研生活中寻找乐趣,最终守得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