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感动北科”新闻人物

2023-04-21
单位(作者):

胡正寰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胡正寰院士深耕零件轧制技术研究领域60余年,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作为毕生追求,开发出高强度、高可靠性、易调整的系列化装备,在轧制零件的广度和难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等奖项荣誉。他敬业奉献、为人师范。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胡正寰在内的15名学校老教授回信,对他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为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表达对学校培育的感激,他与夫人余雪子老师在校庆70周年之际向学校捐资300万,成立“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引领感召更多北科学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潜心科研、服务社会。


曲选辉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粉末冶金专家,202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曲选辉教授始终立足国家战略,解决“卡脖子”问题。使我国曾经一片空白的粉末注射成形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主持研发了我国“复兴号”350km/h级标准动车组闸片、京张高铁“北京冬奥”智慧型动车组静音型闸片、耐严寒闸片等新材料产品,为我国高铁刹车材料的完全自主化做出了贡献。相关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他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改革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领衔的团队先后入选了“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连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连芳教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1年,先后承担本研5门课程教学,每学年课堂主讲90学时,她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将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现代教学理念引入教学实践,为同学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十佳导师”获得者,她始终肩负本科生全程导师的责任与使命,关心关爱她所指导的每一名本研学生,她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沿,为学生们确立选题、列出详细提纲、搭建总体框架,悉心指导、润物无声。她指导2018级本科生赵硕,迎难而上,历经磨练,最终学生团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一等奖,为我校时隔15年再次赢得该殊荣,连芳教授也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肖若秀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教学方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本科生导师”“十佳本科生导师(提名)”荣誉称号,指导博士生获得“十佳学术之星”“校长奖章”荣誉称号,带领团队获得“研究生建龙最佳团队”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20余项省部级以上双创奖项,获“互联网+”国家银奖,被焦点访谈采访。科研方面,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新冠病毒感染肺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开发的AR远程指导系统在20余家抗疫一线医院应用,成果获多家媒体报道。研发的“视脊”平台已被全国5000多位医生使用,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应国台办邀请,以大数据技术为国家制定对台政策提供技术支持,获国台办书面表扬。


青格勒吉日格乐

我校优秀校友,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她主要从事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技术研发工作,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年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针对钢铁行业污染物和碳排放高的现状,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炼铁用低硅碱性球团矿制备技术和特大型高炉高比例球团矿冶炼技术,改变了我国以烧结矿为主的传统高炉炉料结构。围绕国内钢铁业资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开发出了三十余种铁矿资源应用技术,开发的大型带式焙烧机高效运行技术已在国内推广应用十余套。带领团队积极制定碳减排技术路线,开展高炉喷吹富氢燃料、氢气直接还原、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等前沿技术研究。


王涵玉

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涵玉从小看到家乡农村的韭农辛苦劳作却少有致富,立志要让韭农们富起来。进入大学后,王涵玉作为创始人于2020年创立河北元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析多年供应链大数据,打造“香河韭菜”品牌,助力当地韭菜的农业集约化、品牌化转型,使韭农平均每亩增收5000元。他创立元野乡村振兴实践团和创业团队,先后组织近百名同学参与到香河县乡村振兴实践中,获挑战杯北京市金奖,学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社会实践银奖团队等奖项荣誉。此外,他还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年级第一批学生党员、“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鸟巢合唱方阵的志愿者、疫情防控一线的“大白”。先进事迹被《大学生》杂志、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公众号、河北香河新闻媒体专篇广泛报道。


北京2022冬奥会志愿服务团队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北京科技大学401名师生志愿者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参与体育、人员管理、赛事服务、技术等14个岗位的服务保障工作,累计服务时长30000余小时,服务运动员、工作人员及观赛观众超过20000人次。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冬奥志愿者“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号召,成为“有理想、能担当、肯吃苦、乐奉献”的最美冬奥志愿服务保障队伍。学校志愿者暖心周到的赛会服务工作得到国际奥委会的大力称赞,服务画面两次亮相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服务事迹受到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学校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获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2名师生获评“北京市先进个人”。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北科大翻译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展现大国领袖风范,促进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受团中央委托,外国语学院教师赵晶、李天竹、唐中黎等3名教师组成翻译团队,圆满完成《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英文版翻译,于2022年5月在巴基斯坦正式出版发行。该团队充分挖掘翻译工作中的育人元素,深化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搭建师生联动平台,助力中巴青年科技人文交流,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活动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对外网站、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巴基斯坦《国家先驱导报》等中外媒体专题报道。


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

做好70周年校庆工作,学校成立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团队成员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入工作,以“求实奋进七十载,鼎新未来向百年”为主题,制定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并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随着校庆筹备工作的推进,校庆办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克服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制定并调整多套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了校庆系列活动的设计、组织,展现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精神品质,为校庆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通过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学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进一步汇聚,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建设团队

团队负责研发、建设和运行我国首个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同时也是我校牵头承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大科学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针对我国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等重大工程与设施服役安全问题,自主设计建成8套大/全尺寸世界一流科学试验装置,其中5套在国际评估及工艺验收中获评国际领先,形成专利162项及5大类20余万页建设与技术档案。2022年11月1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依托试验装置,团队探索创立了针对多个领域材料服役安全评价的方法体系,承担北京冬奥开幕式主火炬及国家速滑馆、国产核电站关键材料及结构等核心关键材料、部件测试评价任务200余项,解决诸多我国曾受制于试验装置的“卡脖子”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