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用粉末改变世界的“大先生”

——记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选辉

2023-04-21
单位(作者):吴钰重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曲选辉教授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从智能手机到“复兴号”高铁,从汽车到“航母”,从生活用品到“国之重器”,都离不开金属粉末这种神奇的材料,更离不开粉末冶金这项关键技术。作为我国最早提出和开展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曲选辉不忘报国初心,牢记强国使命,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将学术实力和科研资源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我国粉末注射成形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为我国粉末冶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心怀远志敢为人先

绘就粉末冶金蓝图

曲选辉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高考生,被中南矿冶学院(现在的中南大学)特种冶金系粉末冶金专业录取,在中南矿冶学院先后取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一直师从“粉末冶金之父”黄培云院士。由于曲选辉成绩优异、表现出色,被学校派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深造,因优异表现,他拿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但是当得知中南大学正筹备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急需用人时,他毅然放弃在国外博士深造机会。回国后,曲选辉利用在国外学习和了解到的粉末冶金前沿知识,积极投身到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粉末注射成形不仅可以解决一些高性能难加工材料零件的制备难题,而且可以大批量生产各类复杂形状的精密零件,在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当时国内在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实验室需要从日本引进粉末注射成形机,日本公司因为担心中国不具备使用该设备的能力,最终没有投标。这件事深深影响和激励着曲选辉的内心,他立志做好中国的粉末冶金科学研究,掌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九五”开局之年,在曲选辉的建议下,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二十多年来,又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和国防军工计划的支持。他带领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克再到产业化建立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发明了多种特种材料的粉末注射成形新工艺,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家重要型号装备,解决了多个重点装备研制和发展的“瓶颈”问题。相关技术通过专利转让或许可,在江苏精研、上海富驰、扬州海昌等20余家企业产业化,产品在华为、联想、小米、苹果、特斯拉、三星等国际著名企业获得应用,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均进入了世界前列。权威专业期刊《PIMInternational》在2017-2021年间先后4次发文,对曲选辉团队的成果进行亮点推介。“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如今,我国的粉末冶金技术和产业规模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曲选辉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居安思危,他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建议和倡导粉末冶金行业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及时转型,为“低碳”、“绿色”发展做贡献。在企业大力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开发新的材料体系,在电动汽车、机器人、无人机、5G通讯以及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开辟新的应用。他以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不遗余力地为粉末冶金行业绘就更加宏伟的蓝图,开拓更加广阔的天地。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

独立自主致力创新

曲选辉始终坚持科学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之大者”。闸片是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以前,我国高速列车闸片完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供货周期长,且存在磨耗大、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列车运营安全及高铁产业的自主发展。曲选辉团队承担了“复兴号”动车组闸片材料的研发任务。他提出了发挥粉末冶金工艺特色,研发新型复合摩擦材料的新思路。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新型闸片,实现了“复兴号”动车组制动闸片技术的自主可控。高寒闸片用于哈大线动车组,解决了制动盘异常磨耗难题,为实现高寒地区冬季不减速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开发的静音型闸片,成功应用于京张高铁“奥运版”智慧动车组,助力了北京冬奥会。闸片随首列出口动车组,应用于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力量。“复兴号”350Km/h级动车组闸片获世界粉末冶金大会(WorldPM’2018)“杰出创新产品”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了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项目技术新颖,创新性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技术成果先后获得202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奖和2022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立德树人辉光满园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曲选辉不仅是一名勇于创新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他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将“材料报国、钢铁强国”的红色基因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他坚持带头上讲台,先后主讲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粉末冶金原理》、《材料学前沿》等课程,在课堂上他带领学生领略前沿科技,传播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

曲选辉先后指导了本科毕业生16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对待学术,他一丝不苟,不放过论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错误;对待学生,他和蔼可亲,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评价他时说道:“曲老师学术渊博,德高望重,不仅是我的学术导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启迪在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引导毕业学生赴国家最需要的基层、国防系统和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培养的学生很多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教学科研骨干和公司高管。

在担任材料学院院长期间,曲选辉瞄准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材料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材料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了“启发创新思想、强化创新基础、培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了“四阶递进、三体并举”的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并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成果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曲选辉一直以学者的怀世精神和战略家的发展眼光,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他向中组部提交《加强70后人才队伍建设,防止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的建议书,被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选为单项《专家意见建议》,直接呈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他甘为人梯,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团队中的年轻老师说:“曲老师不仅给予青年教师学术自由的空间,在青年教师遇到困难时总会给予大力支持,是青年教师科学研究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宽容、和谐的团队氛围中,多名青年教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协创新人才托举工程等人才计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至今,曲选辉已在高校耕耘38年,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和科技成果奖30余项。此外,还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世界粉末冶金大会(WorldPM’2018)“中国粉末冶金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荣誉。1999年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领衔的团队先后入选了“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8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0年)”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

科教道路永无止境,曲选辉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回信精神,始终坚守报国初心,潜心立德树人,勇攀科技高峰,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砥砺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