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第七届青年学者论坛举办

2022-11-15
单位(作者):文法学院

11月12日,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第七届青年学者论坛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我校文法学院联合举办。开幕式由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我校章东辉主持。

李路路致辞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代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致辞。他表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同国家和社会一样面临着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与交往,对中国与世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认识、理解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也是中国社会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随后,他对我校文法学院为论坛顺利举办所作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并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闫相斌致辞

闫相斌代表学校致辞。他首先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会嘉宾表示了欢迎,随后回顾了郑杭生先生对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并代表学校表达了对郑先生的感激和敬仰。他指出,学校十分重视多学科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精品文科战略,我校社会学系已成为全国工科院校和行业高校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重镇”。最后,他期待各位青年才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带来创新研究成果,也希望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师生能够珍惜这一传经送宝的学习契机,深入探讨,促进友谊,共同发展。

史立伟致辞

史立伟代表文法学院致辞。他感谢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为我校师生提供与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交流的宝贵机会,介绍了我校文法学院和社会学系的发展情况。他指出,我校文法学院是学校覆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最多的学院,近年来,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入落实学校精品文科发展战略,立足科技优势和行业特色,积极探索科技-社科结合的新文科发展模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社会学系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部分,有力支撑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体现了基金会对文法学院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期待各位嘉宾在条件允许时亲临学院指导工作,为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论坛发言

本届论坛围绕社会发展主题,设有“照料经济与美好生活”、“老龄社会与健康中国”、“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科技赋能与数字社会”四个单元。在本届论坛上,24名青年学者代表分享了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8位评议人对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评论。

闭幕致辞

闭幕式上,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我校社会学系系主任郇建立对各位来宾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冯仕政对本届论坛的专题内容、研究议题和学术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对各位嘉宾的参与、我校文法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通过本届论坛集聚青年学者的力量,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郇建立对基金会委托社会学系筹办本次论坛的信任、学校与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青年学者与评议人的精彩发言表示了感谢。他表示,青年学者论坛充分体现了郑杭生先生对青年学者的关心和爱护,并祝愿青年学者论坛越办越好。

据悉,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简称“郑杭生基金会”,于2011年成立,以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命名。郑杭生基金会是国内注册的第一个以“社会发展”为主题和业种的非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学进步。在社会学学科方面,郑杭生基金会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青年学子,提升青年学者素养。郑杭生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主要包括郑杭生奖助学金优秀论文奖、“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公益讲座项目、“青年学者论坛”公益项目和“圆梦教育,助力成长”项目。“青年学者论坛”目前已举办了七届,共资助216名优秀青年学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有效的学术展示与交流平台,对促进青年学者成长与社会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