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在立体扶贫中夯实立德树人

2019-09-10
单位(作者):杜嘉庆 蒋灵斌 沈崴 于成文

“孟子居”公益扶贫团队成员在甘肃秦安县市场访谈果农。 张莎莎 摄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素有“羲里娲乡”之称,是六盘山片区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金秋9月,4名年轻人背着载满知识和希望的行囊来到这个安静的小县城,开启为期一年却铭刻一生的支教生涯。早在今年7月,9支研究生科技服务团、3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走进企业工厂、村舍农户,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所长,把脉经济发展,关注教育民生,他们把社会调研的数据带回去,把北京科技大学学子的智慧留下来,破解了一系列现实难题,形成了一批典型成果。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秦安逐渐成为了北科大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又一阵地。这里有创业的热土,这里有实践的基地,这里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这里还是播洒知识的良田。越来越多的北科大学子关注到了秦安这片施展抱负的沃土。他们的到来,在秦安这个安静的县城中刮起了一场“科大风”。

与其说支教,不如说学习

结束了充实的本科生活,匆匆与家人告别,李洁瑶和3名小伙伴踏上了前往秦安县桥南初级中学的支教之路。听不太懂的方言,空气中的煤粉味,没有超市,没有路由器,这种和北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下子摆在了几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面前。

适应问题还没解决,刚结束新生入学和军训工作的李洁瑶又犯了难。负责初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她发现电脑这种她早已司空见惯的时代产物在这里竟然成了稀缺品,计算机认知差异大、操作基础差、硬件配备缺乏成了阻碍教学的最大障碍。

“站上讲台是一种责任,80多个孩子用灼灼的目光看着自己,我知道那代表他们求知的渴望,代表他们希望学到更多没有学过的知识”。为此,她将荧幕搬上黑板,画窗口、画按键,她用一条条线勾勒出界面的变化,从简单的操作开始带领这些孩子领略计算机的奥妙。她的课堂也从来不是照本宣科,Alpha Go、百度世界大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鲜词汇不断冲击着孩子们的认知,让他们更加渴求未知。

当问及支教期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时,她毫不犹豫地讲起了北科大-秦安“一对一”帮扶学生的申报和筛选工作。在一户人家,她看到了4个羸弱的孩子和一位患病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的父亲去了远方打工,只留下体弱多病的母亲照顾家庭。从他们的眼神中她看到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体会到的却是深深的“无力感”,除了尽全力教授知识之外,她别无他法。

据调查,当前秦安县教师学历层次较低、接受继续教育不足、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水平不易等仍然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北科大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秦安中小学“第二课堂”建设不足、校园文化匮乏等问题,每年选派4名优秀研究生赴秦安支教,参与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北科大组织“大学教授进中学”“普通话推广”“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等专场讲座报告10余场、参与学生达4000余人次。启动“育苗行动”,“一对一”结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0名(500元/每人每年),为教育扶贫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为秦安提升“造血”能力、实现脱贫贡献力量。

“与其说支教,不如说学习”,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给予她和小伙伴的是耐心、是独立、是成熟、是担当。通过支教等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国家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更通过深度参与相关活动,提升了能力和才干。支教不仅仅是简单的付出,更是价值的升华,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黄土高坡上的创业青年

2016年7月,炎热的夏日伴随着山顶的一丝清风,一群身着白色短袖的青年人来到位于姜堡贫困村的果山上。此时正值蜜桃丰收的季节。他们到地里帮着老乡们一块摘桃子、一块交谈,他们得知当地的苹果、蜜桃、花椒种植工序多、品质好,但往往只能卖给收购的小商贩,价格很低。果农们看在眼里,但心里很无奈。

他们与相关领导、企业负责人多次座谈,最终确定了电商扶贫的路子。当年9月,他们利用自身所学帮助姜堡村等贫困村建立了两个互联网销售平台,设计品牌标识、开展营销推广,拍摄发布《印象·秦安》微电影,并发起了精准扶贫秦安·129公益接力计划,创造性地开启了果树认购模式,当时共有129个学生团队和组织认购了贫困农户的129棵果树,实现了电商扶贫的开门红。

2017年起,这个名为“孟子居”的公益扶贫团队频繁出现在校内外各大媒体上。他们发起“我有一棵树,足以来扶贫”活动,将秦安的苹果、花椒带入校园、推向市场。他们冠名主办公益营销大赛,在北京市范围内销售认购果树2000余棵,销售额超过50万元。2019年,更是在北科大的推动支持下,与江苏、浙江等地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共计达成果树认购协议2万余棵,销售额达400余万元。

孟子居公益扶贫团队基于秦安电商扶贫的经验和模式,依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奔赴延安等革命老区进行电商扶贫项目对接,先后推出了“五枣俩核桃”等产品,开创了地域特色+果树认购+创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公益创业模式。4年来,他们先后组织293名同学前往17个贫困县进行调研帮扶,帮助共计100余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

一群来村上看厕所的研究生

厕所革命作为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之一,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要求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部分村庄厕所排放污水随意处理,不仅容易污染环境、污染水源,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通过厕所改造,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能有效控制粪便中的细菌滋生和寄生虫卵的繁殖,实现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传播。

7月的秦安,烈日炎炎,椒香四溢,一群北科大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走村串户,与村干部访谈、与村民拉家常,实地了解村民的厕所现状、改厕需求,普及改厕知识等。

调研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但也收获满满,研究生们听不懂当地方言,只能一遍遍反复确认,村上厕所基本为旱厕,卫生条件很差。他们利用10天时间发挥专业所长,与相关部门座谈,先后前往6个贫困村完成入户调研317户、有效问卷317份,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还面向120余名小学生开展了“厕所小课堂”主题宣讲活动,提升学生们厕所卫生意识。

研究生团队完成了问卷统计及分析,正在撰写《秦安县农村厕所现状调研报告》《秦安县农村厕所改厕技术建议书》等,并计划依托所在学院的导师团队,在秦安贫困村建立若干个改厕试点,组织业界专家赴秦安召开农村厕所改造研讨会,提出符合秦安实际的改厕建议方案,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供“北科大样本”。

近年来,随着北科大立体化扶贫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来到了秦安这片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热土。扶贫,早已不再是单项的输出,而成为了立德树人的大舞台。北科大青年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在田间,也走进秦安人民的内心,在这里既有“育苗行动”关爱秦安留守儿童支教团的真情付出,也有秦安污水废水治理和宜居厕所设计的科研项目落地,他们在这里不断输送知识、服务秦安,也在这片黄土地上不断汲取养分、成就自身,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报》(2019年9月10日第06版)

(责编:孟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