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中国“翻译力量”助力全球抗疫

2020-03-27
单位(作者):魏梦佳 程露 路一凡

8c3abc2f4f381962853e617313dbb512.jpg

3月23日,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团队在新国展留影。图片由北科大志愿者团队提供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在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远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于林民正带领该校近3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外籍旅客提供翻译类志愿服务。他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被白色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里是经机场检疫后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低风险入境旅客的转运集散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扩散蔓延,境外输入病例成为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主要风险。于林民等志愿者的任务,就是帮助这里的外籍旅客填写个人信息、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并安抚其情绪。

虽然长时间“憋”在防护服里有些缺氧,这群年轻志愿者仍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外籍旅客解释各种防护知识。“昨天我们服务了50多个外国朋友,很有成就感。”于林民说,防疫安全知识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希望通过我们的语言服务,能帮助更多外国朋友做好安全防护”。

947a0a96b358ca4f1d4e96e96bdf8894.jpg

3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团队在新国展为外籍人士提供服务。图片由北科大志愿者团队提供

和于林民一样,最近,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教师韩林涛也非常忙碌。除了每天在网上为学生们授课,他还要协调校内外6个语种的40多位师生及专家,开展一项紧急任务——翻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技术问答——场所卫生与个人防护》(简称问答手册)。

这本书有2万余字,以100个问答的方式集纳了中国关于社区和居家、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商场、学校等多种场所及个人防护方面的疫情防控经验,计划翻译成英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和法语并出版发行。截至25日,翻译工作已完成70%。

为了在两个星期内高质量完成翻译工作,北京语言大学6个语种专业的资深教授、外籍专家领衔部分师生一起参与翻译和审校。

“师生们每天课程都很满,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做翻译,经过初翻、审校、讨论、修改等程序,每晚都要熬到十一二点。”韩林涛说,法国外教通常是凌晨一两点给学生上完课后还得审稿,非常辛苦。

为保证译本原汁原味,且表述专业准确,师生们在网上翻阅了对应国家的大量文本材料,但因大多数国家关于专业术语的表达不全,再加上很多词汇表达方法多样,他们仍需自己查写揣摩,翻好后再请教外籍专家,看是否地道易懂。

要字斟句酌去确定每个字词的正确译文,最难也最耗时间,师生们经常为了几个字的翻译讨论几个小时。比如消毒剂的成分配比、是“勤洗手”还是“必须洗手”等都需严格准确,否则会误导受众。

145b35687cc92e8e1b54233bdb035e09.jpg

3月25日,北京语言大学法语专业研究生郝婧含正在家中用法语翻译疫情防护知识。图片由本人提供

“在翻译中我们还要考虑受众的心理。比如‘为什么要戴口罩’,传达的语气关乎受众的心理接受度,很微妙。”韩林涛说。

此前,为了使在华留学生、外籍人士及时了解疫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信息,减少沟通障碍和恐慌情绪,北京语言大学还利用本校语言资源,开发了语言服务类产品“疫情防控外语通”,得到了良好反馈。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列朋介绍,截至26日,“疫情防控外语通”共推送了25个语种、75个句子的微视频和多媒体文本,内容涉及日常注意事项、入境注意事项、个人防护措施、就诊常用句等。

在韩林涛看来,通过翻译工作可以让外国民众更及时了解防疫知识,也会让他们更懂中国人和中国精神。(完)

原文链接:新华社客户端

(责编:孟婍、陈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