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杨仁树:心怀国之大者 逐梦科教报国

2021-09-27
单位(作者):王普 刘苗苗 王开悦

◇北科大多项关键技术为天问、天宫、北斗、港珠澳大桥和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重要贡献

◇“串糖葫芦”式育人下,导师像一根竹签,把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些“糖葫芦”全串起来,形成了上带下、下托上的成长进步局面

◇当代青年应当拥抱奋进的盛世,也应当在盛世中奋进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 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依钢而生,因钢而兴。

北京科技大学(下称北科大)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素有“钢铁摇篮”美誉,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之一。

建校69年来,北科大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有40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中国一重、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钢研、河钢集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等。

2017年,北科大4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从此步入奋楫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阶段。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北科大校长杨仁树,他表示,大学是服务人类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摇篮,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奋楫世界一流

《瞭望》:你怎么看新时代“钢铁摇篮”的特质?

杨仁树:北科大突出特点是“特色鲜明、紧跟时代”,特色鲜明指的是,北科大始终以“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行业进步的特色。紧跟时代指的是,学校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持续为“钢铁摇篮”注入新特质。

首先是实力更精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社会人才需求。坚持“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引育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学校新增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5人)、全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次。面向科技前沿,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近五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1项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技术入选2018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6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50项。

其次是内涵更丰富。聚焦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目标,学科建设进步显著。基础学科、管理学科、精品文科、新兴交叉学科蓬勃发展,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已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16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30%,18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

最后是视野更宽广。高点站位,服务国家战略。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现代交通等高技术领域,多项关键技术为天问、天宫、北斗、港珠澳大桥和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重要贡献。放眼世界,提升国际声誉。学校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办学,现有海外合作伙伴226个,发起成立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建设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为推动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瞭望》:北科大未来五年要往哪里发展?蓝图是什么?

杨仁树:本世纪初,学校党委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已经完成。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35年,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学声誉显著提升,成为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00周年时,伴随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校整体建成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未来五年学校将聚焦发展重点,部署实施8个领域56项主要建设任务。总体目标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若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进步明显,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努力打造新时代行业特色一流大学建设样板,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心怀国之大者

《瞭望》:北科大近年不断加快交叉学科平台布局,出于什么考虑?

杨仁树:加快成立学科交叉平台,是学校贯彻落实“四个面向”要求,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重大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做出的决策部署。

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过去学校的安全学科主要基于资源开发安全,但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考虑,仅研究资源开发安全还不够,还要研究资源开采后的金属冶炼安全,以及冶炼后的金属长期服役安全。

因此,学校提出“1+2+N”的大安全学科建设思路,即以安全科学与工程为主体,以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矿业、材料、冶金等国家一流学科优势,融合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新兴学科方向,形成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链条、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大安全新工科交叉融合创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成立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就是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促进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安全法规等多学科交叉融合。

学校类似的交叉研究机构还有19个,未来我们要利用好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广泛延揽顶尖人才,承接重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更好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

《瞭望》:奋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是高校应怀的“国之大者”,应怎么突围?

杨仁树:我理解,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基础研究水平有待提升。提升基础研究水平需要几代科研人员的积淀和持续稳定的投入,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应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定力和勇气。高校也要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破解“卡脖子”问题的时代新人。

二是整体创新环境有待优化。充分发挥高校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作用,围绕重点科研方向持续健全制度体系、加强资源配置、改革评价机制、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激励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奋发作为。

串糖葫芦式育人

《瞭望》:在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你希望同学们“拒绝躺平,成为自己的YYDS(网络流行语,即‘永远的神’)”。如何看待躺平?

杨仁树:躺平是当下发生在极少数青年人身上的现象。我们相信,家长不躺平、老师不躺平,学生也一定不愿躺平。

当代青年人更乐于在掌声中进步。但凡有成就者,无不经历曲折和挫折。当代青年应当拥抱奋进的盛世,也应当在盛世中奋进。与其在抱怨中被淘汰,不如在奋斗中受尊敬。努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让亲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人。

《瞭望》:你担心学生躺平吗?

杨仁树:不担心。北科大有一套串糖葫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确保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始终保持奋进状态。

串糖葫芦是一种形象表述,指近年来我们推行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改革。这一改革贯穿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全部院系和所有专业都要覆盖,相当于每名本科生都会拥有一名本科生全程导师,而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也能发挥指导和协助作用,帮助本科生成长。

这样一来,导师就像一根竹签,把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些“糖葫芦”全串起来,低年级本科生在下面,高年级本科生在中间,硕士生和博士生在上面,形成了上带下、下托上的成长进步局面,即使有个别学生想躺平,周边的师长朋友也会鼓励他、帮助他战胜挫折和消沉,继续前行。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四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我相信,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完善,全程导师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将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金钥匙。

《瞭望》:串糖葫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杨仁树:以往本科生配备授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为每个本科生增加了全程导师、导师梯队的研究生和导师所带的高年级本科生三个老师,形成“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导师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六位一体育人格局。

这些改革非但没有增加师资压力,反而激发了教师的育人力量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动力量,让学校育人成效更突出,具体体现在心理、学业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减少,学生深造率、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

《瞭望》:你们在人才培养改革上还有什么亮点?

杨仁树:除面向本科生实行全程导师制以外,我们还在矿业、冶金等一流学科探索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即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体系,让准备读研的同学大四就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研究生阶段就有更多时间,可以提前参与导师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另在材料学科设立高精尖班,探索本博贯通培养,鼓励这些学生出国深造并择优提供留校从教机会,我们称之为种子工程。这相当于将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切实增强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瞭望》:你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什么动作?

杨仁树: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破五唯,有作为”的工作思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

一是实施青年教师学科交叉研究培育项目。支持、鼓励不同学科青年教师结对子,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建设发展和学科前沿领域的交叉学术问题展开研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二是实行“双走战略”。通俗讲,就是支持鼓励教师到国内走一走,到国外走一走。即鼓励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驻课、工科教师到厂矿企业等生产一线实践、文科专业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增强他们的教学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访学研究,开拓国际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项目导师制。积极为有基金项目的青年教师配置科研团队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副高职称教师指导博士、符合条件的讲师指导硕士,通过提前晋级的思路,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促进其快速成长,激励他们在学生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视频链接:《瞭望》

原文链接:《瞭望》新闻周刊(2021年9月27日)

(责编:孟婍、陈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