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走深走实,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老教授“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精神,推进校际辅导员队伍交流互鉴,推动行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10月22日至23日,高校“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成立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在学校举办。
大会现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孙芙蓉,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学校党委副书记于成文,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峰,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兆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新明出席活动,“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成员代表,学校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辅导员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高校辅导员线上观看。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赵萌主持活动。
大会伊始,与会嘉宾观看了《钢筋铁骨 青年人梯——高校“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风采》主题视频,一同领略首批巡讲团成员的青春风貌。
孙芙蓉讲话
孙芙蓉在讲话中对“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和共同体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是要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帮助辅导员队伍提高政治能力,锤炼业务本领;二是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挺膺担当;三是要充分发挥内涵发展优势,强化自身研究能力,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回答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作出新的贡献。
于成文讲话
于成文指出,育人共同体成立高校“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是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依托联合育人行动,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他表示,辅导员巡讲团要讲好红色精神、讲好工匠精神、讲好钢铁精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于海为巡讲团成员颁发聘书
于海为巡讲团成员颁发聘书。
赵萌宣读巡讲团成员名单
赵萌宣读巡讲团成员名单。活动前期,在育人共同体成员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共有来自19所高校的34位优秀辅导员报名参与巡讲团,包括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充分展现了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高度重视和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孙晓丹作宣讲
3位巡讲团成员代表进行了示范宣讲。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北京科技大学孙晓丹以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为主线,结合学校“因钢而生、依钢而兴、靠钢而强”的建设发展故事,以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阐释了新时代“钢铁精神”的丰富内涵。
曲文泉作宣讲
2022年“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辽宁科技大学曲文泉以鞍山钢铁厂和辽宁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分享了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等榜样的故事,并结合他自身带领“暖风”郭明义爱心团队开展爱心奉献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号召大家学习传承榜样精神。
连选作宣讲
2023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中南大学连选从“淬炼人生”“淬炼意志”“淬炼本领”三方面分享了在关爱学生、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好学生价值引领的生动故事,号召大家胸怀强国梦想,强化使命担当,让青春浪花在“立德树人”事业的长河中奔腾不息。
石新明作报告
成立仪式后,石新明作《感悟领袖嘱托 当好青年人梯》专题报告,以生动的故事和案例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情怀、理念、方法和作风,并以“得体、具体、立体”三个关键词为高校辅导员讲好领袖与青年故事、为青年学生思想引航作了生动阐释,为巡讲团成员和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明晰思路、提供指导。
分组研讨
巡讲团成员与学校辅导员进行分组研讨,围绕如何将“钢铁精神”贯穿于日常思政主阵地、如何凝练思路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素养等主题开展联学联讲。
实践研学
巡讲团成员与学校辅导员代表赴香山革命纪念馆进行实践研学,重温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去。
巡讲团成员代表合影
接下来,“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育人共同体成员单位开展主题宣讲、培训交流、录制主题微课等工作,着力讲好红色精神、工匠精神、钢铁精神,促进共同体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履职能力、提升育人本领、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强化行业特色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悉,今年4月,学校联合75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育人共同体成立以来,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大思政课”建设、社会实践、文化浸润、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组织开展了钢铁精神探源、卓越工程师训练营、“万生进百企”青年师生主题实践等活动,受到了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中担当作为。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未来继续与共同体成员单位密切协作、携手并进,扎实开展联合育人行动,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上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更大贡献。
(摄影:王占奎)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