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讲授有声有色 化学“云”课各具风格

2020-03-11
单位(作者):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化学系的全体教师围绕不同的教学专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线上教研活动,老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拿出各自的“十八般兵器”,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切实提高了线上教育教学质量。

32b75760edc0879d72548911e94fa899.jpg

面对课程难度大,理解有困难的课程,王天宇、郭中楠老师的办法是随时随地网络答疑,实现全天候的在线服务。

由于《物理化学》下册的学习难度大,同学们反映问题多、知识消化慢,王天宇和郭中楠两位老师二话不说,随问随答,随时开启雨课堂的回看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配合微信等语音软件,帮助同学们将问题“一扫而光”。王天宇老师笑着说:“简直比教室上课还方便。”郭中楠老师开课前,利用雨课堂的公告发布功能提前通知各班课代表,建立“物化D”教学群,进行课件资料的分享和信息交流;开课后使用“腾讯课堂”进行线上教学,利用“全员签到”功能进行考勤,利用“讨论区功能”与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和实时答疑。同学们纷纷反映,线上课堂的效果不亚于线下课堂,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针对选修课学生容易走神的问题,孙长艳老师的办法是结合平台优势,全方位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

《配位化学》是孙长艳老师针对大三学生开设的选修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她不仅精心组织授课内容,而且充分利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的特点,设计各种课程互动。在“雨课堂”中,每次课前,孙老师都精心准备复习题;课程中,不时会有针对性的小练习出现;下课后,会给学生留下巩固习题。为了补充“雨课堂”中学生不能发言的不足,她在授课中同时打开“腾讯会议”,实现分组讨论、及时问答的功能。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她还专门设计了课堂展示环节,给学生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进行课堂展示,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教学内容抽象怎么办?面对这个难题,车平、王碧燕老师的回答是:虽然是线上教学,但我们依然觉得学生就在眼前。

《固体化学》、《结构化学》内容抽象,需要较多动画、模型配合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两位任课教师为线上授课做了充分准备。车平老师的书桌上摆满了教案和教具,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清楚分子结构,他除了讲解和画图外,还搭建起了分子模型,教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教室上课的王碧燕老师,虽然面对着空空的座位,但她像平常一样始终保持着教学姿态,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她只要站上讲台,眼前仿佛都是同学们的笑脸。

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韦美菊、杨敏和肖军平老师全家总动员,家人齐上阵。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为了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化学系的老师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家人们的支持和配合尤为重要。韦美菊老师的孩子刚刚两岁,最怕的就是上课期间孩子哭闹,每当有课的日子,她就需要全家总动员,早晨七点多孩子还没醒就把孩子给老人看护。杨敏老师上课和答疑都要占据网络信号最好的书房,老公和孩子则全力支持。肖军平老师的孩子上课与她的上课时间冲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肖老师把教室搬进厨房。

面对课堂中需要板书的问题,李建强、邱丽娜和杨威老师则拿出了“书写神器”——写字板。

李建强老师在女儿的指导下,快速学会了雨课堂、腾讯课堂等软件,还很好地掌握了写字板的使用。虽然“不如粉笔顺手”,但写字板的使用,帮助李建强老师讲出同样精彩的《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是邱丽娜老师为兄弟专业开设的基础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她通过写字板随时补充化学分子结构的基础知识,“书写神器”让复杂的核酸分子变得“So easy”,同时她还将新冠病毒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杨威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妈妈,自从网络授课以来,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看管,自己一心扑在教学上,看着写字背板上的各种公式,小小的房间里俨然已经变成一间“迷你教室”。

师生守望相助,并肩勇战疫情。化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站在一起,想在一处,努力提升网络授课的效果,用实际行动保证教学质量。疫情过后,必然是灿烂的春天,化学系师生的辛勤付出,也必将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