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人民都肩负着抗疫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发布了“停课不停学”的决策部署,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师于开学前两周开展了线上教学的培训与讨论活动。停课不停教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位老师都积极地在抗击疫情期间争取圆满完成在线教学工作。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致力于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在线教学优势,将一贯坚持的课程思政在线上课堂发扬光大。
1. 材料专业教师开展丰富的专业沿革教育,强化学生“四个自信”的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石章智老师在《材料加工概论》的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与学生开展了大量的交流互动。从铁矿石到北京科技大学再到中国超级工程LNG运输船,丰富专业沿革教育,强化学生“四个自信”的培养。
从炼钢引出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文化传承,院训:学厚质朴,百炼成材。让学生深刻领会百炼成材的材料科学内涵,从中更丰富地体悟人生哲理。
结合Invar精密合金引入中国超级工程LNG运输船的建造案例,通过“雨课堂“工具在线互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引入Nature的论文,并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收获丰富的材料科学和材料加工知识,锻炼了研究思维能力,同时对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特色,中国的超级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收获知识、锻炼思维和立德树人的目的。
2. 日语专业教师开展“用专业知识助力‘战疫’”思政教育,引领学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开课第一周,为了稳定学生们的情绪,提起学生们的干劲儿,日语系开展了第一堂课的专业“思政”教育的教学活动。王书玮老师在《时代中国》课上介绍了日语专业的翻译志愿者们在本次“抗疫”行动中立足于专业为抗击疫情做出的独有贡献。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防控物资紧缺,各级政府需要进行海外采购的同时,海外也有大量捐赠物资需要查找国外标准进行翻译,短时间内需要大量小语种翻译人员,尤其是日语、韩语翻译人才。日语专业十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包括毕业生第一时间踊跃报名参加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工作,其中3名16级日语专业本科生、1名17级日语专业翻译硕士被第一批招募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志愿翻译团队,参与完成的首批海外援助物资翻译任务2月2日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同学们听到学长学姐们的事迹得到了很大鼓舞,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日语,以后在相应领域以不同形式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此外,王老师在课上还介绍了日本在本次疫情中为中国提供的援助,中国也为日本提供了试剂盒。中日间的相互援助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样的第一堂课增加了同学们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师在线教学匠心求精,思政课程步步落地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一贯秉承“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课程思政教学观,坚持运用先进的学科思维,凝练经管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价值范式,将其融入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展现了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让世界为之瞩目,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的方方面面,成为在线教学最丰富最动人的课程思政内容。《宏微观经济学》教学非常好地践行了这一点,成为课程思政的一个生动案例。在开展“停课不停教”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一方面努力专研在线教学技巧,追求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另一方面利用在线教学优势,将一贯坚持的课程思政在线上课堂发扬光大。
《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积极做好抗“疫”课程的总规划,切实推进抗“疫”课程高质量实施,将疫情“危机”转化为开展在线课程思政的良好“契机”,将在线教学与思政育人相融合,提升经济学科的育人成效。
思政教学三线齐发。《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积极开拓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双整合”,遵循“教学标准不降,授课形式多样”的原则,搭建“雨课堂+Zoom+微信”的“三线教学平台”,确保线上直播教学、视频观看、师生互动交流、教学反馈等教学活动同步推进,将课程思政做实做细。《宏微观经济学》开学第一课就结合专业特点融入了“疫情与中国”的主题视频播放,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鼓励学生通过雨课堂弹幕、投稿等功能表达对防疫阻击战的信心,展示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
思政案例双渠打造。过去,在线下,教学团队以经济热点为主题,以教师讲解、学生访谈为形式,编制课程思政视频案例,讲知识、促思考;如今,在线上,教学团队又以思政辨析为切入点,以教材知识为立足点,结合疫情背景开展分会场小组讨论,扩理论、正三观,加深学生对经济学体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与诚信品质。
思政课程步步落地。为追求在线思政课程的良好效果,不仅需要确定教学平台、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更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一套以作业、试题库、互动交流、质量反馈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辅助教学系统,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课程微信大群和分组微信群联动,形成老师到组长、组长到组员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传递模式。课中,开启雨课堂,利用其签到、随机点名、在线测、课件实时存档等功能,完成对知识点的即时考察,利用会议平台各项功能,实现师生各种分享与互动,在最大程度贴近传统思政课堂的同时实现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课后,配合在线试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技术,摸清学生听课效率与思政关注点,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建立双线答疑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为思政课程保驾护航。
值此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将继续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国家号召;坚持开展“教学标准不降,授课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大力推进线上课程教学资源整合;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
4. 建筑设备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和素质教育深入融合到在线教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吴延鹏老师本学期为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建筑环境与中国居家理念”,本课程第一次开设而且采用在线教学,选课人数达到240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热点,前几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建筑环境的发展历史、不同气候区典型的建筑类型、现代建筑的节能与环保问题、新冠肺炎与室内空气质量等,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节能减排的理念和行动指南。在讲解窑洞建筑时,通过习近平主席年轻时住过的窑洞的一幅幅照片,在讲述窑洞建筑热环境特性的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新冠肺炎与居家防控策略的讲解,用建筑环境的基础理论解释每一条具体的防控措施,让学生领略其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同时将广大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伟大实践融入课堂之中,通过中外对比,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建筑环境与中国居家理念”课程将打造成为对大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和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