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冶金学院炼铁新技术合理化梯队党支部获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单位(作者):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 来源:本站原创 | 更新时间:2021-07-31 19:14:40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其中我校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炼铁新技术合理化梯队党支部荣获第二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称号。

北京科技大学炼铁新技术合理化梯队党支部成立于2010年9月,现有党员27人,其中正式党员24人,预备党员3人。

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传承以魏寿昆院士、柯俊院士为代表的冶金学家“钢魂”精神,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冶金人才培养,以“提升组织力、形成凝聚力,发挥战斗力”为指导思想,聚焦“党建引领、建设学科、服务行业”,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与首钢、鞍钢等企业党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创共建,深耕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炼铁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炼铁新技术合理化梯队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学科优质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钢铁冶金行业的绿色创新,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师生、践行新时代钢铁报国理想的坚强战斗堡垒。荣获2021年校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研究生标兵集体、2019年优秀基层党组织、2018年科技服务优秀集体、2017年研究生优秀集体、2016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优秀奖等奖项。

微信图片_20210724083652.png

落实三项行动,以“青年志”坚实思想建设基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图片11.png

落实“强基、领航、奋进”三大行动,坚持党员发展“六看”标准,构建“三情结合,三类三讲”理论学习模式。搭建精品课程体系,邀请殷瑞钰院士等杰出楷模开展“冶金大讲堂”51场。

图片1.png

开展“四个一”主题活动,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疫情期间筹集捐款8000余元,支部党员领衔成立战疫团队,为湖北医院筹措医疗物资,获“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优秀学生集体称号。

坚守育人使命,以“科研梦”促进一流人才培养

以名师力量推进“三全育人”,助力学校建设《大国钢铁》精品课程,牵头打造《钢铁冶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以党建引领科研,依托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等平台与企业支部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守科技报国之初心,担服务社会之使命,已搭建2个企业专家工作站,依托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平台开展行业培训132次,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一代氢基直接/熔融还原等“氢冶金”炼铁新技术,引领炼铁技术前沿。聚焦人才培养,梯队党员发表学术论文147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5件,出版专著8部,制定国家标准1项,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冶金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34项,获国家奖学金等22人次,校长奖章、十佳学术之星4人次,北京市优秀毕业生3人,北京市三好学生1人。培养博士53名、硕士106名,其中近70%进入宝武、首钢等企业续写“钢铁强国梦”。

聚焦科学前沿,以“爱国情”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梯队党支部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十三五”重点专项,响应国家碳中和计划,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以炼铁关键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开展炼铁工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了高炉高效安全利用煤炭资源技术、炼铁全流程优化技术、高炉安全长寿技术、炼铁大数据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等12项关键技术,为国内外60余家钢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产学研横向项目100余项,国际合作课题7项。近三年为企业创效超过300亿元,利润40亿元。

依托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致力探索钢铁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圈。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交流合作,与印度塔塔、韩国浦项、俄罗斯NMLK等8家企业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12所高校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国际会议15次,48人次做学术报告。


在今后的工作中,党支部成员将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魏寿昆、柯俊等老一辈冶金学院家的“钢魂”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以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为方向,聚焦世界炼铁科技前沿,推动炼铁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助力钢铁强国梦!

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盼望“。新一代冶金青年必将扛起钢铁强国大任,感党恩、跟党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摄影:冶金学院)

(责编:高晨萱)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