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中共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建设成果巡礼(二)

单位(作者):党委宣传部 | 来源:本站原创 | 更新时间:2021-06-04 00:00:00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丰硕


(一)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1-1.jpg

2016-2020年,学校科技经费累计67.2亿元,同比增长22.2%

2-1.jpg

“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大幅提升

3新闻网拼图.jpg

获国家科技奖15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人、第一完成单位

4-1.jpg

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50项,新增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8个;牵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5项,获批数居全国高校前列;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2项;牵头获批国防各类重大重点项目8项

5新闻网拼图.jpg

6项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发表。新增国际学术期刊2个


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开展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卡脖子”问题、助力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

(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6-1.jpg

“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研究”推动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7-1.jpg

“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催生了非晶结构和强韧化研究新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8-1.jpg

“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9-1.jpg

“二氧化碳在炼钢的资源化应用技术”入选2018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


(三)面向经济主战场

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超5000项,共建20余个创新中心,合同额近20亿元,与地方共建科技研发平台45个,为钢铁企业培训业务骨干5000余人次。

10-1.jpg

“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已覆盖全国30%以上电炉钢产能并出口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等20余个国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1-1.jpg

“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 解决复杂组分战略金属绿色再生世界难题,极大缓解我国战略金属供需矛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2-1.jpg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粉末注射成形行业的形成和发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四)面向重大战略需求

13-1.jpg

多项科研成果助力北斗卫星、运20、J10、大飞机等国家重大装备研制

14-1.jpg

重载车轴钢打破高铁及重载铁道车辆进口依赖

15-1.jpg

高性能低合金耐蚀钢助力冬奥会场馆和中马友谊大桥建设

16-1.jpg

弹性伸杆展开系统成功 应用于张衡一号、嫦娥 四号、天问一号等航天领域


(五)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17-1.jpg

牵头成立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汇聚三名诺贝尔奖得主加盟

18-1.jpg

成立大兴研究院,聚焦干细胞领域发展前沿研究

19-1.jpg

排风环境污染快速分析方法及程序成功用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及北京地坛医院改造


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推进


(一)大学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求实鼎新”的校本文化三个层次,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1新闻网拼图.jpg

实施“馆、册、片、书、剧、景”六系列文化展示工程,启动校园文化景观展示工程和口述史采集工程,弘扬“求实鼎新”校本文化

2-1.jpg

校园原创戏剧《燃烧》《绽放》《奔流》《师兄的透镜》广受好评,图为《绽放》剧照,该剧获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

3-1.jpg

连续五年举办“礼敬中华 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树立育人文化品牌,获评2019年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全国10项)

4.JPG

每年举办“感动北科”新闻人物评选、科技文化节、柿子文化节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5-1.jpg

学生艺术团跻身全国一流大学艺术团行列,参加全国和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并多次取得金奖

6-1.jpg

学校“培育•弘扬中国精神在我心中”活动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


(二)发挥学科优势,传承中华矿冶文明

依托科学技术史学科特色,实施中华古代矿冶文明探源传承工程。

7新闻网拼图.jpg

获批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8-1.jpg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金属工艺相关课程,并全面提升课程数量和质量

9-1.jpg

国内外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铜镜制作、银饰锻制、花丝镶嵌等传统手工技艺


(三)融媒体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讲好北科故事,积极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入选教育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北京共三所),学校官方微信、北科大青年、思想教育研究3个公众号获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2019年,人民网发布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六。五年来学校被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2000余次,持续唱响北科声音。

10-1.jpg

11-1.jpg

12-1新闻网拼图.jpg


12-2新闻网拼图.jpg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


(一)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不断优化海境外交流合作总体格局,聚焦高精尖领域与学科建设目标,重点布局与高水平院校机构的战略合作,建设了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国际合作网络。

1-1.jpg

与日本东北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搭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表面腐蚀科学等领域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2-1.jpg

与全球排名前300的19所机构新建合作关系,年均聘请1000余名高层次专家来校交流

4.png

实施学生交流项目149项,2019年选派996名学生赴海境外交流,较2015年增长60%

5-1.jpg

积极推动师资队伍国际化,获批国家级引智项目18项,着力打造与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目标相一致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6-1.jpg

举办中国-德国高水平大学校际合作40周年纪念会暨北京科技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学术研讨会

7-1.jpg

由世界钢铁协会指导,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

8-1.jpg

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共建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9-1.jpg

参与筹建中巴工程大学,建成教育部“一带一路”材料腐蚀与防护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为沿线国家培养1000余名国际学生

10-1.jpg

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共同召开USTB-DMU孔子学院理事会,并以孔院为平台,建立新的学术交流项目,促进两校合作共赢

11-1.jpg

入选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


(二)重视科技创新,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

学校围绕“双一流 ”建设等中心任务,以提质增效为主线,扎实推进学校来华留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来华留学工作内涵发展。

12-1.jpg

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国际教育合作协议,持续推动构建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联盟等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学校国际办学和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13-1.jpg

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国际学生结构持续优化,学历生占比88%,其中研究生占比53%,呈现“双高”特点

14-1.jpg

着力加强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开展国际文化节、汉语桥等交流项目,切实增强来华国际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与认同

15-1.jpg

围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扎实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的知华友华国际学生”的培养目标,开展“感知中国”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向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综合治理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优化

1-1.jpg

2018年修订《北京科技大学章程》,构建起以章程为核心的较为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2-1.jpg

坚持“教授治学”和“学术民主”的理念,不断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3-1.jpg

以学科群为支撑,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探索学科集群新模式

4-1.jpg

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破五唯”、有作为,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服务国计民生的工作导向

 

(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5-1.jpg

五年间,学校总收入规模由23.9亿元增加到30.7亿元,净增长6.8亿元,年均增长6.5%

6-1.jpg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建成昌平创新园区东区、工程实践基地(一期),新增教学科研用房10万余平方米

7新闻网拼图.jpg

持续加大教学科研投入,投入10.92亿元用于实验设施、装置建设,5.91亿元用于教学条件改善,近1亿元用于文献资源建设

8-1.jpg

我校作为教育部属高校承担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基本建成,超半数试验装置(5个装置群)获评国际领先,装置建设过程中已获授权专利97项

9-1.jpg

网络性能明显提升,公共平台逐步建成,数字迎新、疫情防控、网上直播、线上服务作用凸显,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0-1.jpg

着力打造“校庆周”及秩年返校系列品牌活动,五年累计组织11000余名校友重聚母校,基金会为学校增加收入1.5亿元

11-1.jpg

近五年,“大后勤、大保障”体制基本形成,大力推进绿色校园、智慧后勤建设,获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12-1.jpg

先后派出挂职副县长3人、驻村第一书记5人、支教研究生18人赴秦安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2月,秦安县脱贫摘帽


展望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抓实抓好立德树人、科教兴邦具体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打造新时代行业特色型一流大学建设样板,力争五年内初步建成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北科新贡献!

13-1.jpg

(责编:付云笛、邢华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