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行业发展新曲 奏北科腾飞华章

2015-01-18
单位(作者):张欣欣

2011 计划”是继“985 工程”、“211工程”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又一大新的支持计划,它应国家、行业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发展需求而生。

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前些年的粗犷式发展,尽管目前面临产能过剩、结构失调、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毋庸置疑,钢铁材料是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没有别的材料可替代,因此,推进我国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转型是我们这个以钢铁为特色的著名学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代冶金人的梦。为实现这一梦想,亟需汇聚行业各类创新要素,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成立支撑行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准成立。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 计划”体现了学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的实力和竞争力,代表着学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作为科研攻坚的实体,中心不仅承载着国家对钢铁材料的需求,承载着从钢铁大国到强国的转型梦想,更承载着学校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任务与责任。

中心建成以后,将主要围绕创新机制体制和满足科研攻关需求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中心要将各协同单位间合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深入思考多学科融合、科研评价、人员激励等关系到每位中心成员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在满足科研攻关需求上,中心应面向行业长远发展,承担关键工艺与装备研发、重大工程高端产品开发等重大科研攻关任务,要研发冶炼、连铸、轧制、热处理等工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降低生产能耗、提高材料性能;要开发海洋、交通、能源等新兴产业急需的钢材,突破核心制备技术,实现国家重大工程急求材料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实现钢铁工业的“制造绿色”和“绿色制造”。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已从单一改革步转变为系统的、整体的改革,逐渐往深水区发展,改革的难度、强度也越来越大。学校亦然。为早日实现“北科梦”,学校正在梳理发展思路,规划总体设想,着手综合改革。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是学校开展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要率先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科研评价体制机制及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为学校改革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径。随着昌平科技创新基地新建的两万平米钢铁材料研发平台的竣工,随着专职科研人员的逐步落实到位,我们相信,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谱写出更加动听的行业发展新曲,奏响更加壮丽的北科腾飞华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