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物联网工程专业第一批招收的大学生,2011 年9 月,来自全国各地的36 名学子胸怀梦想,汇聚于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物联11 班。在前不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2014年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创建评选活动中,物联11 班凭借“赛场精英、全员创新”的鲜明特色和精彩的答辩展示,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称号。
三年多来,物联11 班创造性地组建了“物联探路者”“骨干先锋队”“学霸集中营”“社会服务团”“创新集团军”,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业绩:连续两年荣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学校最高集体荣誉——87 级校友基金最佳团队,另获10 余项市、校级集体奖项;班级大三、大二学年综合评比分列全校第一、第二名;累计132 人次获校级以上竞赛奖项,54 人次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被誉为“全员创新班级”。
争做“物联探路者” 感知物联明确使命
随着国家建设信息强国目标的确立,物联网成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层级结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这种专业思想贯穿了物联11 的成长,也成就了这个“全员创新班级”。
优秀并非天生即是。班长曾国庆回忆建班之初的情形:“刚开始,班级建设做得并不好,部分同学未能尽快融入到新集体中来,导致班级氛围不佳。”这种情形下,班主任黄武南、胡四泉两位老师及时召开班会支招,介绍专业情况,阐述班级价值,明确班级目标理念,推选班级得力骨干,让班级建设步入正轨。黄武南老师还寄语班级同学 “优秀是愿景,是目标,更是孜孜以求不断努力的过程”。
经过激烈讨论,物联11 班确定以“智慧改变世界,科技点亮生活”为班训,以“今天我们只是北科的Only 1,明天我们将是北科的NO.1”为目标,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级喻为班级的三个阶段,用物联思想引领班级建设的开展。
物联网感知层随时随地感知物体信息,它引导班级同学感知物联网前沿与内涵,培养专业兴趣与使命。班级号召每名同学都要争做“物联探路者”,以实现“专业梦”来推动实现“中国梦”。通过开展专业导论课、组建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全面认知专业知识体系;通过深度体验智能家居实验室、近距离感受物联网国际博览会和积极参与物联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紧扣物联科技发展脉搏。
班级组织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和专业竞赛,加深对专业的认知与理解。11 人次修读Oracle 甲骨文职业培训并获全球权威的OCJP 认证,7 人次修读双学位,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班级组织前往江苏镇江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10 人次自主联系中科院、中关村名企进行暑期实习。班级同学凭借主动、勤奋与执着,点燃了对专业的热爱,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这些成为同学们刻苦学习、参与创新的源动力,为班级后续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成“学霸集中营” 不让一名同学掉队
网络层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为应用服务做准备,它指引班级要做好内部建设,构建良好的专业知识体系。
辅导员蒋灵斌时常督促班级同学“‘勤学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学风则是一个班级追求卓越的基石,没有良好的学风,班级就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专业学习上要齐步走,不能让一名同学掉队。”达成这样的共识后,依托学院学风建设的“七学机制”,辅导员协调组建“学霸集中营”,将班上10 名学霸联合起来,通过讲题、圈题、刷题,开展考前串讲和“助学零距离”“先锋引领计划”;班级设立学习进步最快宿舍、同学奖励;建立微信群、飞信群、人人网、公邮等多层次的信息交流体系,随时随地交流、探讨、分享,带领全班同学专业学习齐步走。
有了学霸们的引导、帮助和班级氛围的感染,全班学习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学院年级第一,其中大三学年更是综合评比排名全校第一;英语四、六级报考通过率达100%;多个学期实现必修课0 挂科;同学们深入学习了C、C++、C#、Java、PHP、HTML、Linux、CSS、Oracle 等编程语言,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升。
进入大四,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班级进行分类引导和深度辅导,先后举办保研、考研、就业、出国留学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学长分享经验技巧和答疑解惑,受到班级同学的一致好评。一批同学毕业后将前往中科院、美国南加州大学等知名学府攻读研究生,多名同学入职百度、阿里巴巴等IT 名企。
形成“创新集团军” 全员创新追求卓越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智能化服务,它敦促班级同学注重专业应用实践,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班级依托学院为本科生提供的良好创新平台和科研环境,组织班级技术达人们强强联合、以优带弱,破解多项难题,带领全班形成“创新集团军”。
班级组织参加技术培训,使每名同学至少掌握一项专业基础技术,打破“入门难”;分享科技最新讯息,培养物联网思维,邀请往届学长分享备战经验和技巧,解决“选题难”;编纂《竞赛指南》,将竞赛细则、备赛技巧经验等集结成册,破解“信息难”;设立创新帮扶小组,加强与索思科协、电脑鼠等科技团队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改善“完成难”。从最初报名到最终答辩,一体化、全方位地为班级同学提供帮扶服务,让每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创业中来。尤其是学院重点支持的“3+6+3”赛事(3 项基础学科竞赛、6 项系所专业竞赛、3 项重点品牌赛事)。
三年多来,班级累计132 人次获校级以上竞赛奖项,54 人次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其中5 人次获国际级奖项、41 人次获国家级奖项、26 人次获省部级奖项,人均获奖数达3.7 项,远高于学校平均值。其中,1人蝉联国际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冠军,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仅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班级就有42% 的同学获全国奖项。计算机博弈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上摘金夺银,正是班级同学勇于挑战、勤于创新的军功章。此外,涌现出多支学生创业团队。背包族信息咨询中心获首批市教委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10 万元支持;七彩贝壳团队开发手机智能APP,为全校师生带来便捷,获企业投资40 万元,被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组建“社会服务团” 默默奉献书写青春
为了更好地认知和回馈社会,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做准备,物联11 大一便组建“社会服务团”,设立爱心服务项目和爱心天使,并从班费中支取经费,支持班级同学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班级先后组织开展了“物联社区• 呵护夕阳”关爱老人行动、“太阳村爱心捐赠”“服务中央党校社区”“集体无偿献血”“学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等10 余项集体志愿服务。班级同学还热情参与“2014APEC 领导人会议周”志愿服务;与绿盾环协合作组织集体植树,为绿色翠湖湿地公园贡献力量。
班级同学还注重利用专业所学,发挥专业优势。作为骨干参与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的智慧养老物联网示范项目,利用物联网设备为老人进行健康监测,开展科技敬老爱老健康服务。在物联网知名专家王志良教授的指导下,参与设计“老人智能服务卡”,让“寻”老人、“助”老人更加便捷,服务卡已在海淀二里庄社区推广使用,受到市民政局的关注与社区老人的赞许。
“物联改变世界,科技点亮生活”。物联11 班用三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完美蜕变,再过半年,他们便将踏上崭新的岗位与平台。相信追求卓越的他们必将为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早日实现“物联梦”与“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