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常时光”第十九期:高校国际化合作与人才培养

2015-12-04
单位(作者):宣传部 孙金

瑟瑟的寒风提前把严冬带到了校园,但图书馆咖啡厅内却热闹非凡。1126日下午,第十九期“啡常时光”交流活动如约而至。校长张欣欣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主题,与参加国内外高校交流项目的同学们畅谈高校国际化合作和人才培养。副校长王戈作为嘉宾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围绕大家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困惑以及建议,张欣欣和王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交流和讨论。

对于“学校是否可以像国外高校在选课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一问题,张欣欣回答说,学校在学生自主选择方面一直保持很高的关注度。但由于目前高考制度、企业用人选择和教育教学资源十分有限等因素的限制,使同学们无法完全按照自身意愿选择大学课程。学校今后将逐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在符合入口与出口相匹配的基础上,加大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加同学们的自主选择权,尽力满足大家对课程设置的兴趣需求。王戈补充道,“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的,并且在培养工科学生的过程中拥有非常严谨的教育体系。学校也将会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程安排上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谈到“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相比,学校能否建立更多的人际交流平台供同学们锻炼和展示自身青春活力?”时,张欣欣指出,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我校人际交流平台的数目和质量与国外优秀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学校将寻求资源互补,寻求强强联合,不断拓展校际合作关系,着力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与层次,打造多层次多维度的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加快推进国际化建设进程。

王戈和同学们分享了她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和体会,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间的差异。她指出,与海外顶尖高校相比,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不同。目前学校主要注重学生在国际交流项目中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对于同学们适应国际化能力方面的锻炼还略显不足。学校今后将通过组织科研走访、海内外高校教育展和还境外交流项目咨询会等一些列活动,进一步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国际视野、人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

张欣欣强调,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他希望同学们以参加海外交流项目为有利契机,拓宽自己国际视野,增强自信心,早日成为知中国、懂世界、精外语、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王戈鼓励大家紧紧把握住国外大学浓厚的研究氛围与严格的学术训练等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困难与压力转化为自我前进的动力,坚信天道酬勤。最后,她用一句“我听见,我忘了;我看见,我可能记住;我经历了,我才能真正了解。”激励同学们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多经历、多积累、多吃苦、多体验。

参加活动的还有党办、校办、宣传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团委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