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0~13 日,第15届北京科技大学 - 日本东北大学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两校 60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开展青年学生研习交流与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参加活动。

3 月 11 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冶金生态楼举行。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郭侃俊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介绍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的基本情况。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长坂徹也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张立峰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学科优势与科研发展情况,一致肯定了两校间交流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增进双方学校间的学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相关专家学者及参加本届活动的全体青年学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两校青年学生代表还互致问候并汇报了各自团队的基本情况。
开幕式结束后,两校青年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在第一分会场,28名两校学生代表在长坂徹也教授的主持下依次上台,向在场同学们汇报了研究学习中的收获心得。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副教授伊丽莎白,冶金学院副院长李宏煦、陈骏,青年教师杨文等参加学生研习交流活动并进行指导。日方学生渡边千宽引导在场的同学们走进五彩斑斓的金属薄膜色彩世界,西村肇伦介绍了利用花瓣色素制成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山田加奈子展示了用电化学方法在钛金属表面绘画的全过程,日方学生的创意和思路赢得中方师生的赞赏。我校学生张亚菲运用电镜图片介绍了非金属夹杂物对钢铁疲劳性能的影响,李瑶介绍了对高铝低密度钢组织和性能的研习情况,黄心眉以科学视角介绍了中国农村的环境污染现状,中方学生的踏实和细致赢得了日方师生的肯定。
在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第二分会场,两校学生在张立峰教授的指导下,就中日两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组探讨。在交流探讨中,两校学生对中日两国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方式、就业情况、发展方向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张立峰教授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指出,是否选择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之路应当遵从自身内心的追求。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校学生路延以圆形为喻,将个人学习深造的过程进行了形象地阐释,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研究生教育的理解,赢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此外,两校青年学者还在张立峰教授的主持下,就学术研究开展了交流。本届活动促进了两校青年学者与青年学生的沟通交流。两校师生在活动中开阔了学术视野、建立了深厚友谊。该活动对我校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