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规范管理 倾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2016-04-21
单位(作者):孙薪博 苏星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上始终坚持创新,发扬“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和谐建处”的理念,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近几年来,教务处党支部致力于加强本科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一流、管理规范”的核心工作理念,积极建设研究型、学习型教务处党支部。

凝心聚智 加强支部建设

这是一支党员比例很高的优秀骨干团队。教务处(含电教中心)现设4 个科室、3 个中心和处办公室,共有正式工作人员 30 人,其中党员 22 人,入党积极分子 2 人,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近两年,教务处党支部非常注重吸收优秀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先后发展教务处的工作骨干入党。支部在机关党委的指导下,按照规范的程序,准备各项材料,并精心组织发展大会,以发展大会为契机,让全体党员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

支部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全体党员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党支部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在加强党员党性修养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国家大剧院观看经典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共同追忆革命党人为新中国的建立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见证祖国的繁荣与发展。组织全体党员到“航天梦、中国情—中国航空博物馆”进行参观,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激发全体党员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信心。为了鼓励教师们用自己手中的镜头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诠释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支部还开展了“光影寻梦、最美中国”主题摄影比赛。教务处全体教师到昌平蟒山公园用手中的镜头诠释自己的中国梦。此外支部积极响应机关党委的号召,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电影《天河》。2015 5 24 日,支部还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延庆县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实实在在、满怀深情地关怀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支部积极营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组织党员看望离退休老干部并对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支部鼓励党员自愿参加“爱心”捐款。近两年来,支部全部党员都自愿捐款扶贫助困。同时,对于家中有困难的党员,教务处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并多次慰问。

树立服务意识  严格教学管理

党支部坚持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支部党员自行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网站”,提供教务管理、学生选课、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登录等信息服务功能;自行开发了“教学研究项目经费报销系统”,并制作了《教研项目经费报销系统操作指南》,简化了经费报销程序,提高了教学服务质量,为师生营造了个性化教学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肯定。

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学校一直注重对各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包括教学运行、考试管理、教学研究、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教师准入、专业设置等,以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活动的平稳运行。为加强日常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建设,方便师生办事,并有效提高教务处各科室的工作水平,支部以各项工作建章立制为载体,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各个科室将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相关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办事指南等统一印制、装框、上墙,规范办公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以学生评教、督导和干部听课、教学检查为基础的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支部建立了常态化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监控体系。立足数据分析,编写了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建立学生质量跟踪评价、毕业生评价机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培养质量开展持续评估。支部还完成了“2014 届本科毕业生对专业课程满意度的评价”调查,通过校内外调研评估的结合,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务处党支部党员积极为社会服务,为兄弟高校提供支持。近几年先后有党员同志等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10 余所学校提供评估咨询;支部中有 2 名党员为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等做服务工作,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得到同行的赞许。

努力建设研究型、学习型教务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务处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成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部积极构建多层面、全员参与的学习系统,制定健全规范的学习制度。支部按期订阅多种加强党性修养与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的各种报刊杂志,学习、研究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管理工作动态,并积极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校外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教务处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北京市或外地的兄弟院校走访,学习、借鉴外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支部贴近工作实际开展支部活动,成效显著,与迁西一中、延庆分校教务处、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首钢北京和秦皇岛公司等单位多次开展交流,完善了支部团队建设,支部成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各项工作有了新突破和创新。

支部倡导创建研究型教学管理团队,更新教学管理理念。结合工作实际,教务处各科室以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基金立项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教学研究并参加教改项目,认真梳理工作情况,开展理论研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近几年来,支部党员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多达 16 项,发表的教学改革论文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支部党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各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把要求学生被动遵循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成满足学生自主权利的管理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

推进公共选修课改革,是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选修课程是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跨专业选课,要求全校各个专业都开放 2 门专业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课程涵盖文、理、工、艺术各个专业,授课教师来自各个专业有着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样可以增加选修课种类,极大地丰富我校选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建立跨专业选课机制,准许学生选修校内各种非本专业的课程作为自己的公共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整理各专业开放课程教学大纲、梳理先修课程,作为选课参考信息提供给学生,从而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在自己专业教学计划和班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规划和兴趣选择课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加大公共选修课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公共选修课程准入门槛、考评体系以及退出机制。遴选优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以建设精品课程和投入来打造优质公共课程为目标,促进课程质量提升。构建相应渠道,将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需求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及时沟通,不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

总结经验  再创佳绩

教务处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投入到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学校年均立项科技创新项目约 650 项,大部分本科生受到了初步的科研训练,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深造和就业率得到提高。由于放宽学生转换专业的限制,每年批准转专业的人数增加一倍有余,基本满足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本科生修读研究生课程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的改革,为学有余力的优异学生提供了灵活选择的空间,目前,学校每年平均有 200 人左右选择修读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通过学业警示、班导师制度等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在校学习超过 4 年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学生按期毕业率大幅提高。

截至 2014 年底,学校共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13 部,其中 2014 年获得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入选率和数量创历史新高;北京市精品教材 43 部,与同类学校相比,名列前茅。教务处还积极搭建教材编者之间的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了教材编者研讨会活动和“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讨会征文”活动。

2014 年,我校有 4 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校独立完成并申报的 2 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另外合作完成的 2 项成果获得了二等奖,获奖数量和级别创历史新高。2 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3 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8 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 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申请北京市教改项目 6 项,获批 4项面上项目。

荣誉属于过去,携手开创未来。教务处党支部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加努力地工作,积极建设研究型、学习型党支部,争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