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在一个学期要上同一位老师的多门课程。

第一次在逸夫楼 805 见到臧鸿雁老师,便被老师优雅的衣着仪表和灿烂的笑容吸引,当时是上离散数学的课程,我便主动成为了这门课的课代表。在我的印象中,大学教师是不苟言笑,板着脸上课,下课后便离开的,但是臧老师完全不是那样。每次在课堂,臧老师都带着灿烂又亲切的笑容毫不吝啬地授予同学们知识,在课下完全没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像是对待朋友一样地关照我们,及时地解答大家的问题。
在第一周课程的课间,臧老师鼓励同学们建立微信群或 qq 群,方便线上提问题。我建立了一个 qq 群,同学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反映出来 , 而臧老师也会尽快地回复。有时我在老师回复前回答了同学的问题,回答后心里略微有些忐忑,担心自己的回答不够准确从而误导同学,但是后来得到了臧老师的肯定和认同,增强了我的信心。
在理化楼上信息论课程时,我又请缨成为了信息论的课代表,跟随臧老师学习。由于信息论这门课程成立较晚,课程章节编排不算合理,所以臧老师重新安排了这门课程的书本顺序。她用独特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以最快速度接受了这门新兴学科。臧老师在证明定理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证明定理是枯燥的,但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这个证明过程和结论一样重要。因为这句话,我对书本中的证明不再选择性忽略,而是看到定理时,努力根据已知条件来推证明,看看能不能想到整个证明过程。倘若不能证出来,我便踏下心来逐行地看证明过程,试图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思路,这对于我理解信息论这门学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臧老师不赞同提出问题后直接给出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大家对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因为通过不同的理解,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了解同学考虑问题的方向,充分调动同学们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再公布答案的时候,做对的同学可以学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做错的同学也能很好的找到问题所在,大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臧老师不仅对待教学十分严谨用心,对待学生也是关爱有加。老师板书字体工整漂亮,有时担心后排学生看不到,在课间的时候会走到教室后排,确定自己的板书字号是不是太小,坐在后排的同学能不能看清楚,如果看不清楚,她会擦掉后重新再写一遍。在和臧老师平时的聊天中,也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位幽默的老师。当得知我们的学号是按姓氏笔画排列时,她讲了自己求学时的学号排序情况,“学号排序不论是姓氏的笔画还是拼音,我的学号永远排在最后,因为“臧”字笔画多,拼音最靠后。”同学我和老师们听后都笑了起来,和她聊天很轻松。
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臧老师没有给我们以往电子版或纸质版的考题和答案,后来老师讲了这样做的用意。她认为,如果将以前的试卷提前给学生,学生就会尽可能地做试卷刷题,倘若有一套试卷没有做,心里也会觉得不放心。我十分赞同她的做法,没有试卷能让同学更多地回归课本复习知识点,远比机械做题而不懂知识好。上完离散数学和信息论这两门课程,我学会对于一个问题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锻炼养成正确逻辑思维的方向。有时答案很重要,但是通往答案的道路并不唯一,如何找到一条快捷准确的路显得更加重要。
臧鸿雁老师就是这么一位严谨认真、敬业负责的好老师,她教授给同学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逻辑思维的方式。她言传身教地教导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对于分应内的事要不打折扣地承担责任。她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成为我学习效仿的榜样。虽然离散数学和信息论已经结课,但是从臧老师身上学到的内容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我。老师没有授我以鱼,而是授我以渔,我定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开拓、去感恩,去创造。祝愿臧老师桃李满天下,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