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工团当指挥

2018-04-28
单位(作者):冶金67 叶宗林

我1962年考入钢院冶金系。入学报到时,因为我在中学是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当场就被“抓”到了院文工团。当时的文工团有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话剧队、军乐队等等。老钢院有较浓郁的文艺氛围和很值得骄傲的演出实践,在62年我们入学前,院文工团的各个队就已有相当规模,也相当有水平了。

我们合唱队当时有三个指挥。建国15周年时,排演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有3000 多人参加了演出。我记得钢院好像有50人参加了合唱。几乎就在排练、演出“大东方红”的同时,我们钢院文工团做出一个十分大胆的、在高校乃至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决定:在钢院排演一个按比例缩小版的《东方红》,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东方红”。“小东方红”保留了“大东方红”的基本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缩小了演出规模。记得当时有300多位同学参加演出,打乱了原来文工团各个队的编制,根据演出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连体育代表队的同学都来参排。排练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舞美、灯光都力求完美,以美工队李长江等同学为首,将背景天幕发挥到了极致!一些服装道具都是出自同学们之手。直到今天,很多老文工团同学深情回忆当时艰苦的排练和盛大的演出时,都激动万分。

我在文工团当指挥.png

演出在大饭厅举行。“大东方红”的主要指挥李德伦、秋里、韩中杰,以及著名作曲家时乐蒙等,都来看了。我当时担任指挥,在乐池里,非常紧张。要知道,那些我们崇拜的音乐界的大师级人物就在我的身后,我暗暗叮嘱自己:别慌,千万不能出纰漏!

演出“小东方红”应当是我们文工团最辉煌的艺术实践。此外,文工团更多的是配合各种活动排练和演出。为了活跃校园生活,我们还不定期的

下班演出,文工团员们分成几个人一组的小分队,到各个班级演出,受到欢迎。此外也有很多机会下厂下乡演出。有次演出,我把脸整个涂黑,化装成黑人,上街游行演出,同学们都说特别像。

那时,不少演出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的。例如,下乡参加“四清”回校后,我们年级自编自演了“血泪斑斑忆当年”,全部音乐、歌曲、舞蹈都是自己年级的同学创作的,演出也是本年级包了。40年后回头来看,当时的不少创作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就合唱队来说,不仅排演了很多演出灵活的独唱、小合唱、表演唱,还排演过一些大型合唱作品。

回想当时学校的文艺生活,的确是非常丰富的。文工团里,业余地培养了一批人才,很多同学的演奏相当有水平。曾担任过副校长的孙祖庆,是我们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还有一位吹单簧管的同学,毕业分配到银川,当地乐团闻悉后,直接调他到了当地的文工团;另外一位拉小提琴的同学毕业后分到贵阳,很快被抽调到贵阳市文工团,这说明当时我们乐团同学的水平是很高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