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定义张又文的秦安之旅呢?一年支教,两面钻研, 三次第一,七年生物。在张又文这里,教育扶贫不仅是一首恢弘的战歌,更是细碎的付出,耐心的包容。他给了孩子们可以做梦的成绩,更给了他们敢于做梦的心。
说起当初为什么会产生支教的想法时,张又文说他当初本科毕业后只是想借助学校支教的机会,到祖国贫困地区当一回老师, 体验一下生活。等他去了秦安之后, 他了解到当地土壤贫瘠,县城四面环山,又经历了17年的霜冻和洪灾等,当地百姓生活雪上加霜,非常艰难。“所以我更加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说。
一手托成绩
张又文担任秦安桥南中学七年级生物老师,负责五个班的教学,共教授380多个学生。他注重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课程设置中每节课中间增加3 0秒放松时间,播放欢快的音乐,放松他们紧绷的神经;课前订好暗号,说到暗号时要做相应的动作,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课余时间在办公室抽背学生、考试前根据学习的经验和技巧,对整本书的知识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区分重点和非重点,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些经验并不是灵感爆发,张又文说自己作为一个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从不会讲课到讲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排名从年级中游到年级第一的的过程,都是通过自己摸索,一步步改进出来的。
“ 现在的我也能说自己是教过书的。”翻过钻研教学技巧的一页一页,他只是这样调侃自己。而他所教的班级一年内生物成绩累积三次获得全年级第一。在那些看似平凡而又重复的学习生活中,他早已将挑战未来的底牌交到了孩子们手中。
一手抚心灵
张又文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张又文教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孩子们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在发现当地学生部分存在心理问题,如有离家出走、自杀倾向、早恋现象普遍、学生不懂得自我保护、缺少生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叛逆等后,他开办了心理健康社团,尽自己可能进行健康教育,去帮助学生。 针对青春期的孩子,他的教育方法是,拒绝打骂,而是鼓励式教育,赏罚分明,对待学习程度不一样的同学都一视同仁。有一个女孩一直班里倒数第一,开始上他的课也是不听,但是张又文经常与她谈心, 了解她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 短短半个学期,她的生物课成绩从个位数到将近及格。
有人曾说过“最难改变的,不是性格,不是爱情,而是观念。”,张又文深知让秦安的孩子们跳出当前局促的小圈子,学会憧憬与希冀有多么困难。再加上当地百姓普遍的经济压力,他长久的努力都有可能在孩子和家长的一个念头之下灰飞烟灭。但是,他依旧不遗余力地在孩子们心里打下理想与好奇心的烙印,就像他面对孩子们的询问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你可以考上大学的,你能上北科大的,我在北科大等你。”
见之思之,闻之念之
张又文对有关学生成长的一切都很关注。扶贫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不是取得成绩的自豪,不是离别时学生们对自己依依不舍中透出的肯定,而是那些当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离开父母的留守儿童只能住在出租房,自己做饭。每天中午放学都能看见一些学生自己买面条和青菜,因为条件和时间都不允许,他们只能给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吃的, 这些孩子个头普遍矮小,身材消瘦。他在课上了解到班里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才有条件每天喝一袋牛奶, 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他们,营养绝对跟不上。更有一些学生不得不因为经济原因辍学,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又文走访学校登记在册的贫困学生家庭,选择迫切需要帮助的家庭,通过学校在秦安县挂职的吴豪伟老师,成立了北科大教师对秦安当地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
在这一年里,张又文认识到教育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任务,教育扶贫是解决未来的贫困问题,孩子只有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们未来才更有可能摆脱贫困。张又文在三尺讲台上实现了阅历的增长,“知行合一,用双手去触碰,亲眼所见的才更深刻,真正体会到了在贫困地区当老师的感受。”他终是用当初立志支教扶贫的一腔热血燃烧了学生们成长路上的一片又一片荆棘,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