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国科发基〔2019〕194号)”,由北京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正式成为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
为落实《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科技部、财政部对原有国家平台开展了优化调整工作,共形成“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等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等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
我国的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试验及数据积累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来,包括师昌绪院士、侯祥麟院士等一批知名学者对腐蚀网站工作给与了长期的大力支持。我校腐蚀与防护中心作为牵头建设单位,在腐蚀网站建设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光雍教授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了腐蚀网站二十多年的发展并形成体系。近二十年来,腐蚀网站在李晓刚教授的领导下,建设了我国新时期规范化的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试验站网与评价技术体系,建成了大型数据库和国家级共享服务平台,为新装备新材料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若干国家重大工程的材料腐蚀难题。基于腐蚀网站多年的腐蚀试验及数据积累研究基础,由李晓刚教授主持建设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于2011年被科技部和财政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建设方针,开放共享平台的资源,持续为社会各界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运行服务,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服务机制,稳定了一支由23名长期从事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400余名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技术人员组成的专职化平台运行服务团队。经过本次优化调整,新时期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在科技部支持下,由我校牵头,联合民用部门和国防部门共同建设运行。重点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2025先进制造”、“海洋战略”、“载人航天”、“互联网+”等国家重大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由30余个国家野外试验站和分布式腐蚀大数据观测试验站点构成的长期的国家级材料环境腐蚀和防护数据生产积累平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