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导师把我们约在了文法学院的乒乓球活动室,那是我对导师的第一印象。
一身飒爽的运动服,半屈身体站在乒乓球桌前,利落的步伐,迅捷的击球,汗珠滴滴滑落,却把她的目光衬得更加坚定而从容……她,是我的本科生导师,文法学院法律系张卫英老师。
看到我们的到来,她放下了球拍,目光变得格外温和。我们几个学生搬了椅子和老师围坐在乒乓球桌旁,从自我介绍聊到了人生规划,从法律聊到了生活。张老师的声音总是很温和,如同涓涓细流,平静而温暖。
这是一年多以前我与张老师的第一次见面,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鲜明的感受到,“人生导师”这个词原来是如此的温柔。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们和张老师每次见面几乎都在那个乒乓球室里。她很喜欢与我们讲述她的研究生们的故事,谁去国外留学获得了工作实习机会,谁进入了某家律师事务所,谁在学术文献上取得了成就,每每说到这里,张老师的笑容就更像是一道和煦的冬日暖阳。我也很喜欢听张老师讲述她的学生们的经历,似乎让我看到了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和大起大落,平淡恬静也让人满心欢喜。
张老师曾经问我们,为什么学习法律?我对我的回答印象非常深刻,我说是因为法律专业性强,工作的指向性很明确。我说我是一个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和追求的人,我希望能走上一条指向明确,但是也有一定挑战、有竞争的道路。张老师笑了笑,没有反驳和批评的意思,她缓缓道来自己学习法律的经历。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法律人的理性睿智,也看到了良师益友的感性明朗。这一刻,迷茫缓缓的消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供人参考。张老师不曾给过我标准答案,却给了我看完标准答案后般的豁然开朗。
前一段时间我决定申报本科生研究项目,无从下手之际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人就是张老师。从我提出想法开始,张老师在表达支持的同时对我进行专业指导。又是在那个不算大的乒乓球室里,她倚着乒乓球桌为我讲述开展研究项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还是一身清爽的运动服,傍晚的斜阳洒在她干练温和的短发上。
聊了一会,张老师看了我的初步计划书,她轻轻的点了点头。她起身和我们说,她要去参加工会的乒乓球比赛了,等到比赛完再仔细地看我的计划书。我第一次在她平静如水的眸中看到这般的激动、热切、兴奋,这一刻她不再单纯是一个教授、一个学者、一个导师,她更是一个简单热爱乒乓、热爱生活的人。在微信群里她告诉我们她并没有进入决赛但得到了第三名,隔着屏幕我好像能看到张老师在乒乓球场上英姿飒爽、挥汗如雨的样子,就好像我第一次在乒乓球室见到她那样。她的豁达明朗的态度时刻感染着我,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慢慢变得勇敢追求却不再那么功利、不再那么急躁。
我犹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张老师约比我们高一年级的几个学姐学长们见面,约她们聊一聊近期学习状态和未来规划,这种时候张老师总会把我们这几个“新生”带上。在傍晚的乒乓球室里,张老师仍是刚结束她的乒乓球局,脖子上围着拭汗的毛巾,与学生们围坐在乒乓桌旁。我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学姐学长们和张老师聊起保研考研、司法考试、留学计划,这些对当时的我来说很遥远也很抽象,但是张老师的笑容总是让我感到亲近,让我觉得平静和安心。她说,我们每个人的规划都没有对错,都应该勇敢地尝试,不光是在学习生涯中,还是在生活每一点一滴中。
算起来,我已经很久没去到那个乒乓球室了,这个寒冬格外的漫长……
我真心的感恩,张老师仍然陪伴在我的身旁,每一大段微信的长语音,每一篇分享的优秀文章,都仿佛让我听到了乒乓球室里那温和的细语,若临秋水,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