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但惜知遇恩

2020-05-30
单位(作者):机械学院杨恭领邢菲远(导师杨光辉)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遇到一位能够为学生指点迷津、细心指导的好导师便是大学生活最大的幸运。今天我们想讲一讲与制图课和制图队老师——杨光辉副教授的故事。在我们前行的路上,杨老师言传身教,为我们制图专业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杨老师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尤其反映在对待工作和专业的态度上。杨老师是我们机械制图课的授课教师,上课时他总会和我们讲述自己与学生制图比赛的二三事。杨老师教学能力很强,很懂得如何把艰涩的知识变成生动的符号,因而课上的氛围一直都很好。或许制图人有特殊的严谨,杨老师对专业术语的细节极为重视。讲课时他思路连贯、条理清晰,每一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

杨老师经常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在细节上如何表述能够直接反映个人的专业能力,而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也延续到了指导我们参加机械制图比赛的过程之中。杨老师是制图队的主要指导教师,负责竞赛准备各方面的大小事情,同时,主要负责指导我们进行三维建模方面的训练。他常对我们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细节才是决定最后成绩的关键。”

杨老师经常将建模之外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建模训练相结合,注重从方法论上教会我们如何快速且准确的抓住一个零件的特征和建模思路。老师还经常与我们分享其他大学的训练方法,与我们共勉。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杨老师不仅注重提高我们的三维建模能力,还会帮助我们查找二维制图时出现的问题。想要完善制图,就要全面发展、综合提升,二维、三维能力缺一不可。

在与杨老师相处的两年中,我站在不同角色上,看到了他的更多面貌,不仅有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更有对学生们细致入微的关心爱护。还记得我参加制图队队员选拔时,杨老师恰好是负责面试我的人,他把所有的考卷铺开,细数我们的优缺点。后来,老师给了我提前进入校队训练的机会,但同时,他也直接点明了我的二维能力与同期参加选拔的另一位同学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

杨老师略显严厉的话使我在之后训练中对二维加倍重视,努力补足短板。杨老师对我们细致的关心还体现在备赛中。他对待集训异常认真,筹备时便会把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甚至每个人和谁在一起训练才能更好地进步也要细想一番。但同时,杨老师也会给我们很多自由,他只会布置阶段任务和必须要完成的计划,其他具体集训安排则由我们自己制定,更加差别化、个性化地提高自身能力。看到我们画图装备不齐全时,杨老师会翻出工具套装给我们每人一套;了解到我们对轴系装配的理解不足时,老师就提前带我们学习轴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实物带来供我们参考,尽管那是大三才有的课时内容。

竞赛之外,生活中的杨老师同样细心,也更令人感到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去外地比赛时,杨老师总会提前召集大家开会,把注意事项列成备忘录、关注当地的气候、叮嘱我们准备好一些常用的药物。比赛前,老师会带我们详细梳理流程与做题技巧。到了比赛现场,更是会关心我们的饮食,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杨老师已经指导制图队参赛很多年了,经验十分丰富。我校的制图队也在以杨光辉老师为首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不断进步,每年都在创造更好的成绩。

好风凭借力,但惜知遇恩。感恩杨老师一路上的谆谆教导。正是因为有了他积极向上的引导,才让我们能在科研的路上不断成长、始终向着更高更远处努力攀登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