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许斌老师是我的 班主任,也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师是在大一下半年开 学,那时许斌老师刚从伯克利大学学术交流 回国。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和谦逊的, 讲话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举手投足间给人 一种亲切感。初见我便觉“专业气质”这个 词语用在老师身上,是那么地契合。社会工 作专业,或者说社会学类专业,讲究对社会 的观察和思考,而在实践中,更强调一个助 人自助的理念。老师的这种亲切感,正是十 分对应专业形象。
“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温和、谦虚都 来源于专业素养和知识积累,许老师的课堂 正展现了他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社 会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学者著作颇为晦涩, 我们在理解时总会遇到困难。但许老师总能 将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灵活迁移到现实中, 将理论与日常生活、宏观社会的紧密结合帮 助我们理解。许老师也总是乐于培养我们的 专业视角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记得她总会在 课堂每一个小节后,针对课堂所学,发散出 许多问题供我们进行思考,并且积极引导我 们以社工专业视角去看待问题,寻求专业化 的解决路径。那些许老师循循善诱的画面在 我脑海中深深烙印,也极大增进了我对专业 的理解。
许老师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各方面也总是 关怀备至。犹记我们前往陕西省某贫困县进 行专业集体实习,出发前我们了解到当地基 础条件比较差,原本大家对食宿条件已不抱 希望,但因为许老师不断和当地沟通争取, 改善了我们的餐饮和住宿条件。在实习过程 中,考虑到大家的兴趣和精力,许老师更多 地为我们安排了考察、参观当地旅游产业、 养殖产业等环节,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实习的 热情。
毕业临近,到了撰写毕业论文的阶段,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返校,老师在这期 间坚持每天给我们转发相关研究进展、专家 讲座等推送,以启发我们的论文思路。为了 了解我们每个人的情况,许老师结合我们每 个人的选题和内容,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询 问困难,针对性的予以解答和帮助,在疫情 期间对于我们的关心依然“常备不懈”。 虽然无法见面,但在线上我和老师有了 更多的接触,也更加了解到她的生活。和其 他老师不同,除了日常的通知推送外,许老 师十分乐于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不论是做社 区志愿者,展现疫情时期的小区生活,还是 分享女儿创作的英文歌曲,亦或是对于线上 课堂状态的诙谐调侃,都体现出老师对于生 活的热爱。她对于日常生活点滴的观察、记录、 分享,有她自己对于细微之处的小确幸,也 有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除了朋友圈,老 师也会在微信群里和我们进行交流互动。节 假日的红包、考试周的鼓励、假期的专业“作 业”和小贴士、疫情期间的温馨提醒等等, 一段话、一个表情慢慢汇聚成数不清的温暖 和感动。
大概两周前,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配 了几张北科的照片,那应该是她在疫情后第 一次重回办公室。老师写到“几乎见不到人 的校园里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办公室 里的花儿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喝水,却依然掘 强地开放!”配图中,校园轻快明朗。在家 中隔离两个月之久,不能返校,但是我却在 老师的朋友圈感受到了北科的春天。我想, 其实我也一直在老师身上感受着北科的四季, 只是之前没有留意过。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回校之后,定要和许斌老师道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