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后勤工作一直“润物细无声”般地围绕在师生们的身边,看似细微却不可或缺。教室里整齐的桌椅、宿舍里温暖的暖气、浴室里温度适宜的热水、大楼里运行良好的电梯……这些都离不开后勤维修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日复一日的踏实工作和辛勤付出,才能保障校园各项设施正常使用,邵守立就是这些维修工作人员中的一员。
2001年邵守立进入北京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工作,从那以后19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守在后勤维修岗位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提升技能水平,2020年他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岗位标兵。
增强本领,敢打硬仗
从工程技术维修人员到工程部经理,邵守立始终恪守着精细服务的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中,他说自己的责任就是要做到“让师生放心、让师生满意”。
由于会议中心的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各类故障时有发生,邵守立因此养成了勤维护、勤保养、勤检修的习惯,每天都要确保会议中心的设施、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每次遇到重大活动的接待任务,他更是提前与主办部门的老师和同学落实详细具体的设备需求,对疑难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将每个服务细节落到实处。以此带动了会务组老师、同学们在日后举办的活动中提前考虑到更多的细节。在会议当天早早到会场空调提前打开,帮助老师和同学们调试会议设备,为老师和同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做好会议各项保障工作。
工作期间总有遭遇困难的时候,但邵守立总是会保持冷静,从不抱怨工作的劳累、从不推卸处理突发事务的责任,他用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操作最及时地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勤人就要尽到全心服务、解决麻烦的职责”,邵守立如是说也如是做。
有一次学校在逸夫科技馆二层报告厅举行一场重要会议,当天参加会议的专家及学生数量很多,会场内座无虚席。就在下午温度最高的时候,会场突然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异味。会议开始前一天的演练中各种设备都运行正常,这样突如其来的麻烦给现场的维修人员提出了挑战。邵守立立即意识到可能是电气设备出现过负荷问题,他迅速到达配电箱旁边,根据经验判断出是断路器过负荷导致的异味。于是他立即组织相关工程维修人员给断路器降温,同时自己用专业仪表测量每一个回路电流大小,把一部分空调负荷转移到另外的电源上,以减少问题配电箱的负荷。通过一系列准确操作,配电箱的负荷逐渐降下来,异味也逐渐消失,保证了会议在原定议程中顺利结束。
潜心钻研的“考证达人”
十多年的工作历练,邵守立深知作为一名技术维修人员,技术能力对于提高工作质量至关重要。随着近年来社会信息化不断扩大、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级人才培养、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邵守立更加意识到掌握新本领、学习新技能的必要性。
“找外面的人来维修总免不了不及时,不如咱们自己修的效率高,得让学生放心”,于是他开始广泛寻找网络与论坛资源,自费自学网络、电气、空调、音响等技术。工作忙就挤出空闲时间,知识有难度就挨个攻坚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邵守立不断掌握了各种设备、设施专业知识技能,考取了空调类、电工类、音响类、网络类、物业管理类等技能证书,特别是在电工和网络方面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最高级别的一级电工高级技师和网络工程师证书。
邵守立把自己学到的这些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2019年学校为解决学生住宿及科研办公用房短缺问题,决定转变会议中心使用功能,恰巧会议中心电梯维保合同6月份到期,距离12月份停止营业,出现半年的维保真空期。邵守立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取得电梯维修操作证,在不额外增加维修费的前提下,主动请缨接下电梯日常维修这个艰巨的任务。半年时间里,他对会议中心5部电梯出现的所有故障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查询电梯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仔细排查问题,找出故障原因,然后去市场上购买配件,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努力带来机遇,正是超高的技术水平和高级的技能证书证明,助力邵守立在2018年从数百万北漂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积分落户资格,正式取得北京市户口,这是对他多年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最好肯定。
做好维修队伍的“传帮带”
邵守立在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同样注重提高整个维修队伍的技术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他要求每一位维修员工做到:眼看、耳听、鼻闻和手摸,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绝不留后患。对工程维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邵守立组织大家集思广益,破解工作难题,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交流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着力培养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后辈,希望能为后勤维护的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更雄厚的力量。
邵守立秉承着边学边做的态度服务师生,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也在校内坚守岗位,负责各种设施的检修维护。他深知自己的工作与全校三万多名师生息息相关,一定要让他们放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邵守立用自己的认真踏实将平凡之事做成了不平凡,“干一行、精一行”,他用赤诚之心钻研技术,秉承工匠精神“沉下心、弯下腰”,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努力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