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郑富芝,北京市委副书记张延昆出席会议,各地党委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教育部直属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代表,部分中小学代表约150人参会。
陈宝生在大会上强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加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课程体系,在各学段加强“四史”教育,用“四个自信”有机整合思政课资源、构建教材体系,推进思政课评价改革,运用信息技术推广共享一省一(数)品、一校一(数)课建设成果,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落实好,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15日下午,推进会部分与会代表来到我校,实地考察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观摩数字马院及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成果。党委书记武贵龙、校长杨仁树,党委副书记权良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薛庆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学校相关职能单位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同志陪同。
在科技楼会议室,杨仁树主持召开代表团交流座谈会,武贵龙以《统筹推进强基础,改革创新树品牌——北京科技大学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探索》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整体情况。作为全国“三全育人”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通过“体系化设计、制度化保障、系统化支撑、特色化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之路。
随后,各参会代表一行深度体验了学校“数字马院”建设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围绕数字马院建设基本情况、思政课形象化教学资源开发、基于信息化的思政大课堂等三个方面,借由数字动漫等形式,重点就“数字马院”的整体建设情况及运行成效作了系统性阐释汇报。学院教师郭蔚然带领与会代表体验了“数字马院”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精准扶贫专题。该仿真教学系统以北京科技大学定点扶贫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为原型,聚焦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点,配合交互式、自主式、研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生动还原了学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立足秦安经济产业实际情况,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借由一只360度立体化“眼镜”,大幅提升沉浸互动和学习的量化成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充分感悟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所彰显的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最后,在逸夫楼智慧教室,与会代表还观摩了示范教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宋伟教授以“正风反腐在路上”为主题,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的示范教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刘丽敏教授以“香山精神”为主题,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的示范教学;教育部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安静副教授以“产业扶贫”为主题,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的示范教学,带领学生体验精准扶贫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电商扶贫”的小组讨论和方案设计。三位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巧妙的设计,并辅以VR、直播连线、课堂互动APP等信息化手段,展示了“数字马院”基础上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魅力。
长期以来,学校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大势,自2012年起,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平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并于2018年建成全国首家“数字马院”。遵循“公益为本、精准服务、共建共享、循序渐进”的基本理念,“数字马院”强化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思政课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下,平台以最新数字化技术整合相关资源,倾力打造了思政课教学云平台、思政课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思想理论动态分析系统、思政课创课实验室、VR虚拟现实教学体验区等教学模块。学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形势与政策慕课”入选首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目前,学校已累计建成思政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四门,形成了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鲜明特色与教改品牌。此外,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近300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部)加盟,在推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道路上烙下了深刻北科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