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高校教师转变为扶贫干部

2021-06-27
单位(作者):

2018年10月,学校选派我到秦安县挂职副县长。自己带着责任和感情开展帮扶,坚持苦干实干、融入当地,克服了语言关、生活关、心理关和角色关。坚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干部学、向群众学,从一名高校教师转变为扶贫干部,从大学校园转向脱贫攻坚主战场,“5+2”、“白+黑”成为扶贫工作常态。两年半来,自己30余次赴西安、兰州、北京、苏州等地对接帮扶工作,70余次到全县17个乡镇和百余个村庄调研走访。挂职期间, 在学校党委和秦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自己带领扶贫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扶贫工作联动机制。在“实”字上做文章,做到“以科大所有,补秦安所缺”。探索“党建+扶贫” 模式,推动学校20个二级单位与秦安县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开展帮扶。在秦安建立10个教育扶贫基地,组织中小学校长到北科大附中、附小挂职进修。开展贫困家庭小学生“手拉手共度六一”游学北京和“秦安非遗文化走进北科大”活动。建立“中外青年文化交流基地”, 组织国际师生开展“感知中国·秦安行”。组织研究生赴秦安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19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百个优秀团队”。

二是建立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在“严”字上出实效,做到“以科大所能,解秦安所需”。到达秦安后,第一时间成立“北科大秦安扶贫临时党支部”。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党政干部和教师3000余人次。举办“科普教育基地大讲堂”,近万名学生通过“线上+ 线下”方式参与。设立全县“鼎新奖学金”和“励志助学金”,每年奖励资助400名学生。援建“梦想教室”和“爱心食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组织研究生支教团深入山区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被评为“甘肃共青团脱贫攻坚青年榜样先进集体”。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落实机制。在“全”字上下功夫,做到“以科大方案,破秦安难题”。给贫困村发放优质苗木10.5万株,扩大林果种植面积3000余亩。援建3个扶贫车间,帮助9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联合金融机构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为2500余贫困户提供保费补助。搭建“政府采购+爱心认购+产品网购”消费扶贫平台,帮助销售农特产品700 余万元。在帮扶村建立产业示范园,2020年康坡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

四 是 建 立扶贫工作提升机制。在“找”字上出举措,做到“以科大所长,补秦安所短”。针对秦安县残疾人多的现实, 引进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936万元的助听行动项目。针对留守儿童多的现状, 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190万元的爱心包裹项目。针对王尹镇等乡村学校建设短板,引进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260万元的校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举办“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携手兄弟高校编制《秦安县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纲要》等, 为乡村全面振兴绘制蓝图。

五是建立扶贫工作总结机制。在“研”字上谋新篇,做到“以科大智慧,铸秦安样本”。成立“北科大定点扶贫党建工作室”,主持完成教育部专项课题1项。在《中国扶贫》、教育部网站、《甘肃省脱贫攻坚专报》等刊发工作简报近20篇。在《光明日报》《中国高校科技》等发表论文10余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帮扶工作典型经验,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在秦安度过难忘的876个日日夜夜, 自己做到“人驻秦安、心住秦安、情注秦安”,坚持用脚用心用情去丈量秦安脱贫之路。挂职期间,接触到秦安各级干部和各界群众,在脱贫攻坚每个关口并肩战斗,迎来最后的全面胜利。可以说,秦安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亭,都见证了锐意进取的北科师生与奋发有为的秦安人民砥砺相助,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我深深体会到,扶贫不仅是一份经历、一份坚守、一份积淀,更是一份事业、一份使命、一份担当,更深刻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秦安,既是学校服务社会的大舞台,也是立德树人的大课堂,更是实践成长的大天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扶贫团队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在秦安大地上高高扬起北京科技大学这面闪亮的旗帜,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af9ee90526ca8a6bd111cb9ff8cf0c16.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