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中国共产党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学子重要回信精神、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迈出新步伐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我校学子重要回信精神,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传承和弘扬“求实鼎新”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中央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在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不断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推动学校党的建设和综合实力达到新高度、学校发展呈现新局面。
新时代新阶段学校的历史使命和战略目标
(一)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略)
(二)新时代新阶段的战略目标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35年,经过十余年努力学校“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学声誉显著提升,成为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伴随着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校整体建成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若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进步明显,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工作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现代化,切实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人才培养实现新发展。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筑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工作根基,切实提升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满意度、师资条件的保障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和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崭新局面。
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四个面向”,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主动对接碳达峰碳中和、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增强学科设置针对性,瞄准冶金、材料等行业发展需要,加快攻克相关领域“卡脖子”问题,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科技经济发展能力,切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坚持开放合作,努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开启新篇章。必须坚持扎根中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立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人文交流等五个方面,主动搭建中外教育科技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持续提升学校特色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建设世界范围有重要影响的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
未来五年学校的主要工作
(一)落实“四为”方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打造研究性本科生教育体系。持续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强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打造“北科金课”。强化教材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教材。深入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努力实现“一降二升三满意”的目标。深化本硕、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全面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本科生深造率。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重点,积极增设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加快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完善分类考核综合评价、严格监管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强化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面落实导师育人职责,实施研究生规范课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规范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实施“百企万人”计划。
全面深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探索面向本研各阶段学生开设体育(含选修)课程,强化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二)立足优势特色深入推动交叉融合,努力打造学科高峰和高原
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积极推进以冶金、材料、矿业科技史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建设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深入推进“大安全”融合发展,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建设。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精尖缺领域,提前布局新材料精准设计与制备、规模化储能与低碳技术、未来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未来制造深地空间工程与安全、生物育种与种子工程等前沿方向,着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打造新的学科高峰。进一步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支持,促进基础学科水平提升、人文社会学科全面发展,催生精品文科和潜力学科。
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统筹管理,完善学部制和学科建设协调机制,构建“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优化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实施交叉学科融合发展行动,创新学科建设交叉融合机制,加强大型学科交叉平台和学科重大基础条件建设,为新兴和交叉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坚持把教师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师资队伍资源,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一支2100人左右、有力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教师队伍。注重优化结构,将博士学位比例提升至90%,高级职称比例保持在72%左右,40岁以下教师比例保持在50%左右,海外经历教师比例达到40%。
实施“2513”人才战略,重点培育引进10名左右国际顶尖科学家、50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100名左右拔尖创新人才和3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大力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双走”和“项目导师制”,探索实施“种子工程”和“青拔培育计划”。深入推进评价改革,进一步加强分类管理,完善“评晋聘”三位一体的职称职级岗聘体系和“一宽松三倾斜两善待”的职称评定机制。实施实验技术教师队伍培育工程。深入推进考核激励、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增长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实施基础研究“攀登计划”,抢抓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实施契机,系统布局、推进基础研究。实施服务需求“支撑计划”,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前沿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国防科技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统筹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重组和建设,力争获批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
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机制。建设科技成果信息管理平台召开行业产业技术交流论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力争获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加快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强“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钢铁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等智库建设。积极打造高水平学术期刊。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产业联盟作用以地方研究(生)院为支点,不断提升服务冶金、材料等行业发展和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能力。深化定点帮扶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乡村振兴“秦安样本”。
(五)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鼎新北科全球跃升”战略,打造“桥梁工程”“知友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学校海外影响力,着力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北科品牌”积极推进全球合作拓展,通过“一院一校”战略加强与国际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高精尖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进程,推动学校与海境外高水平院校学历学位互认、经验互鉴,支持师生在国际组织学术期刊和标准组织实习、任职,显著提升外籍专家、博士后在校数量和比例。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瞄准世界前沿汇聚顶尖团队,重点加强与世界一流院校、全球著名企业的科技合作,力争实现重大学术成果突破全面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优化来华留学工作机制,推动国际学院建设,增强来华留学教育国际竞争力丰富招生和教育项目类型,提高培养、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和丰富中外青年学生交流形式,构建具有北科特色的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体系,大力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
(六)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构建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治理体系
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依法治校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坚持“破五唯”、有作为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75项重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以评价改革为牵引,一体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化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理事会作用发挥全面提升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扩大学院在学科、人事、经费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激发学院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依法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完善内部治理中的作用。
(七)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夯实学校事业发展基础
深入推进现有办学空间的整体规划与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能。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在新校区建设上取得突破,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地布局新型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加强校园基本建设。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学校所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拓多元化办学资源筹集方式逐步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天津学院顺利过渡。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保障环境,构建数据互通、业务联动、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有机融合的智慧校园。继续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发展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强化校友联系与对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深化后勤改革不断推进宜居社区建设。加强校医院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加大与北科大附中共建力度,推进附属小学改扩建工作,完成校内幼儿园改建。加强校园统筹规划,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全力打造平安校园、美丽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
以一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事业发展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推动“两个维护”具体化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学子重要回信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院(系)决策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权。
(二)培根铸魂强引领,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理论学习“六个纳入”和“四学机制”,坚持不懈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终身课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具有行业特点北科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讲好“大思政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突出“钢铁思政”,全力打造“合金钢”学生。强化师德榜样引领,抓实抓严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思想引航”“党建强基”“制度固本”“实践立行”“典型示范”五项工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心理、资助、学业就业、创业、人文“六位一体”的学生综合服务体系。深化共青团改革,加强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切实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贡献度。实施辅导员队伍质量提升工程,健全辅导员“矩阵式”成长发展体系。
(三)强基固本优功能,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过硬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策划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质计划,深入开展党委强化、支部实化、党员亮化“三化”工程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党组织引领保障改革发展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引导广大党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引领计划,深化校院两级青年教师、人才领航工作站(党支部)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人才的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和发展支持。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
(四)选贤育才重担当,深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干部政治素质、班子政治功能单位政治生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以提高“七种能力”为重点,完善立体式干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从严抓好干部管理监督,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着力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五)管党治党扛责任,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不断压实“两个责任”和“四位一体”落实机制。强化党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强化政治监督,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发扬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监督职责;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履职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队伍。深入推进校内巡察工作,探索开展专项巡察,适时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让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基层生根见效。
(六)同心同行促和谐,努力营造奋进向上的校园文化
加强大学文化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进一步弘扬“求实鼎新”校训精神,倡导“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培育“团结、向上、务实、创新”的校园风气。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加强校史馆、学科史陈列馆建设,推进金属博物馆(暂定名)建设,着力推进校史采集、文化展示景观美化、精品铸魂“四个工程”,做好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加快校园融媒体建设,持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学代会作用,保障师生有序参与学校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切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离退休工作组织领导,着力提高对老同志的服务质量;弘扬“五老”精神,大力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