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北京科技大学团委:校企联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025-04-11
单位(作者):杨宝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谈起帮助过的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团委书记王海波总是记忆犹新。

此前,他曾帮助过一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该生文化基础薄弱,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临近毕业,找工作就成了难题。于是,王海波便与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

那段时间,王海波走到哪,都带着学生的简历。在新疆访企拓岗期间,他走访了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推荐该生到岗实习。“这名同学专业知识过硬,也有回疆工作的打算,所以推荐了他。”王海波解释说,最终学生顺利通过试用期,顺利就业。

“企业到学校招聘大部分是‘掐尖’录用。少数简历不够亮眼,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在简历阶段就被淘汰。”王海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时候就需要帮扶团干部点对点向企业推荐,给学生就业兜住底。

近年来,为促进学生就业,北京科技大学团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学校团干部与部分就业困难学生建立帮扶机制,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合适岗位,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学生进行简历修改、应聘面试等指导。

除此以外,北京科技大学团委还积极发挥组织优势,与用工单位合作为学生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开拓学生就业实习和实践基地。校团委主动邀请京东、联通(联通数科)、北方华创、中信泰富特岗四家毕业生应聘最多的公司招聘部门负责人一起协商,优化升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从七个维度开展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提升就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拿到一张呈现多维度就业能力的成绩单,这既能协助企业选人,也能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找到适合岗位。”王海波说。

今年3月,共青团中央“出彩人生‘就’在基层”2025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引航”宣讲服务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

在这场讲述基层就业故事的宣讲会上,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年级的钟月找到了“榜样”——来自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的王云环。从对社区工作“嗤之以鼻”到获得社区居民拥护,王云环的真实经历让钟月坚定了毕业后去基层的想法。“不管是乡村还是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知识,都能发挥作用。”钟月说。

同样获得启发的还有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李宁宇,“实际工作与平时在实验室搞科研差别很大,这场宣讲会让我更了解目前市场的动向和需求。”他说。

类似的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经常举行。王海波解释,校团委希望通过宣讲活动帮助同学们提前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到基层就业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在校期间,学生大一、大二会有就业指导课,到了大三年级,校团委会聚焦生涯规划和准就业问题,组织每个班级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帮助同学们提早进入“求职状态”。

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热度持续增高,不少学生就业焦虑更加明显。对此,校团委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前沿技术,正视人工智能影响,将压力转化为学习新技术的动力,提高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据悉,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整体就业情况良好,其中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61.66%,整体有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到钢铁、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军民国防等重点行业就业。

原文链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编:孟婍、束梦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