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地”绘就“一张图”变为“一座城”,8年来,雄安新区高质量疏解发展不断加力提速,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日新月异。这些无不凝结着广大奋斗者的智慧和汗水。他们都是平凡人,怀揣着梦想踏入这片热土,扎根雄安,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因而,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不平凡的名字——“雄安新人”。

【吕梦宇:用科技描绘白洋淀生态画卷】
2018年硕士毕业的吕梦宇,满怀着对“未来之城”的向往,来到雄安新区工作。
2023年,吕梦宇进入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和智慧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两年多来,吕梦宇和同事们克服寒冬酷暑,乘坐监测船只穿梭于白洋淀内,利用5G、人工智能、北斗应用等“黑科技”,对白洋淀水质进行全方位检测。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其所在单位获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如今,白洋淀全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2024年,吕梦宇正式落户雄安。“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雄安的信念。”吕梦宇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李晶:用量子科技打造数字道路】
2022年,李晶随公司从北京疏解至雄安新区。来到雄安后,李晶牵头设计交付了容东数字道路的云网基础设施和中国电信数字城市产业园的云网基础设施,保障了数字道路和电信产业园的顺利投产运营。
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作为技术骨干之一的李晶持续突破:2023年钻研量子网络技术,2024年牵头将量子城域网和数字道路专网相结合,打造了数字道路量子网络应用场景,为后续大规模开展的城域IOT设备量子加密传输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C卡到B卡,雄才卡的升级见证着我在新区的成长。”已在雄安工作3年的李晶,亲身经历了办公环境优化、生活配套完善的过程。

【史耀中:助力“未来之城”逐梦空天】
2025年春节前夕,蓝箭鸿擎科技正式落户雄安科学园。作为企业负责人,史耀中带着“雄安新人”的锐气,在这片热土开启卫星智造新征程。
“雄安的空天产业生态圈深深吸引了我。”史耀中说,中国星网等龙头企业集聚形成的“航天矩阵”,叠加雄安规划打造的卫星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从研发到发射”的全产业链支撑。更令他心动的是新区“真金白银”的扶持——雄安科技创新成长性企业投资基金首笔8000万元注资快速到位,政务部门用时不到5个月完成企业全流程落地。
接下来,史耀中团队将在雄安打造集卫星总装、试验为一体的智能卫星试验示范产线,做到河北星、河北研、河北测、河北造。
“既能仰望星空逐梦空天,又能脚踏实地享受现代生活,这就是‘未来之城’的魅力。”史耀中说。

【张莉婷:为机器人添加“眼睛”和“大脑”】
2024年9月,梅卡曼德将公司总部迁入雄安新区,张莉婷也随之来到新区工作。
张莉婷的主要工作是为机器人添加“眼睛”和“大脑”,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环境,执行复杂多变的任务。通过“AI+机器人”的技术,提升传统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类产品在工业自动化、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京雄同城化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交通更加便利,通勤时间缩短,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让我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张莉婷说,期待雄安新区未来发展更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打造智能化、绿色化的宜居城市。

【刘东斌:努力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2023年10月16日,雄安宣武医院开诊试运行。作为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的刘东斌,承担了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的重任。
面对新医院方方面面的挑战,刘东斌带领团队从零起步。通过不懈努力,他们推动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项首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雄安新区在多个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自开诊以来,雄安宣武医院的门诊量突破25.5万人次,医保患者中约80%的患者来自雄安。
雄安宣武医院的发展,印证了雄安区域医疗高地的崛起。“我们要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刘东斌坚定地说。

【武绍杰:为高校师生顺利入住保驾护航】
2023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武绍杰,带着一摞图纸,从北京迁居雄安。
面对新的建设环境,武绍杰与团队突破项目可研及初设评审、技术标准编制等难关,于2024年7月完成实验实习保障中心项目的建设,同年12月推动雄安校区一期工程第一组团项目的顺利开工。
2024年,武绍杰在新区买了房,他计划着将家人接来雄安一起生活。
“每一方混凝土都在构筑历史,每一根钢筋都在撑起未来。”如今,武绍杰每天巡查工地,严控施工质量与安全标准,为师生入住保驾护航。

【大尾:在雄安开饭店非常酷】
2025年初,来自台湾的大尾在雄安新区华望城经营的“秋霞”饭店开业,主打台湾菜与西式汉堡混搭,成为周边科技企业员工的热门就餐点。这是他在雄安开设的第二家饭店。
46岁的大尾,曾在北京、厦门运营十余家餐饮店,后因资金链断裂陷入低谷。2023年经朋友推荐考察雄安后,他重燃创业热情。“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尾说。
大尾的餐桌,已经促成了多家从北京疏解至雄安的科技企业携手合作。在雄安这片创业热土上,创业者们在大尾的氤氲饭香中,感受着“未来之城”的脉动。

【吉米:守护“雄安娃”的美好童年】
2024年,来自美国的吉米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雄安新区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一颗向往的种子便在其心里埋下。几个月后,吉米带着梦想踏进了“未来之城”,成为一名“雄安新人”。
吉米进入雄安白塔幼儿园工作。在教学中,吉米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我非常喜欢雄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理念,这里的儿童配套设施很完善,孩子们的课程丰富多彩,这与我的教学方式很契合。”吉米被这座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深深吸引。
原文链接:雄安媒体中心
(责编:孟婍、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