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160名选手参与角逐 60所高校厨师比拼厨艺 首届北京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举办

2024-12-05
单位(作者):顾昕昕

11月30日,以“厨艺比拼传匠心,后勤奋进新‘食’代”为主题的首届北京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

专业评委学生评委共同打分

本次大赛旨在推动北京市高校餐饮服务向更高品质和更高标准迈进,不断提升高校餐饮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北京高校餐饮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本次大赛为实操比赛,设置了红案、白案、冷拼三大项目,必选菜品和自选创意菜品相结合。各高校的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各展所长,尽显风采,烹制出一道道各具特色、品相不凡的风味菜肴,用实力与激情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饕餮盛宴。

专业评委们依据菜品的外形、色泽、口味、火候、卫生等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的打分和点评。除了专业评委,决赛现场还有一群学生评委,他们现场品尝参赛作品,并对喜爱的菜肴进行投票,让这场比赛更加贴近高校餐饮服务对象的需求。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马鑫杰是第一次作为学生评委参与到这次比赛中,他的体验很不错,他感觉厨师们非常用心,每个菜品的味道都很好。“作为学生,我第一次看到他们这样精致的摆盘,感觉他们非常厉害。我从大厨们身上感受到了工匠精神,作为大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干一行爱一行’的好品质,同时呼吁同学们珍惜粮食、爱惜食物,用实际行动感谢厨师们的辛苦付出。”

据悉,本次大赛共吸引60所高校近160名选手参加比拼,在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赛区进行初赛。经过激烈角逐,40所高校80名优秀烹饪选手晋级决赛。在决赛阶段的比赛规则是,红案为一个必选菜鱼香肉丝,一个自选创意菜。白案为一个必选品种小笼包,一个自选品种,技法不限。冷拼为一个冷拼和四个围碟,选手自定义主题,要求体现高校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餐饮文化。

最后评选出各单项比赛的金勺奖、银勺奖、铜勺奖,以及高校团体奖和网络“十佳人气菜品”,结果将在“2024年北京高校餐饮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揭晓,并进行荣誉授予仪式。

推动高校后勤餐饮创新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餐饮服务中心张孝超在学校负责餐饮工作已经三年了,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到自己做出的菜品得到在校师生的好评。“能够参加这种比赛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在现场与不同学校的同行同台竞技,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厨艺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后勤饮食中心鸿博园主食班长郝冬英在决赛中创意制作出了面点“枣”降吉祥,这道面点在制作的过程中无油无糖,非常健康。“在日常的菜品制作中,学校的厨师们也非常注重食品的健康、营养。此外,我们平时还通过荤素搭配、粗粮细作的方式来调节学生的口味。目前健康饮食的观念比较流行,在制作面点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低糖、低脂。”

“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由于定位是在高校,厨师们服务的对象是在校师生,做出的菜品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营养健康,但并不是说高校厨师只重视营养而忽略美味。因此,很多学校的厨师都会采取粗粮细作等方式改善食材的原有口味。此外,我们很多高校的厨师做的菜品也非常接地气。”

活动组织者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综合保障部党委书记刘雄军表示,此次大赛是推动高校后勤餐饮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活动,让长期在幕后辛勤工作的后厨人员得以走到台前,向高校师生展示他们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职业梦想和价值追求。此次大赛不仅增进了大厨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提升大学生对饮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作为高校首届后勤员工技能大赛,这样的活动也为高校餐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校园餐饮服务的品质提升,对于弘扬中华美食文化、推动餐饮行业创新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原文链接:《北京晚报》(2024年12月4日第03版)

(责编:孟婍、陈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