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3两岸高等教育(北京)高峰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论坛以“携手同心、共育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探索两岸高校合作与交流机制,凝聚实践育人共识,促进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来自两岸30多所高校的120余名大学校长、专家和学者参加。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孙其军在致辞中指出,京台两地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育才、砥砺前行。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华梵大学前校长李天任表示,希望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持续深化,成果不断涌现。
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舒刚波在致辞中表示,高等教育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军”,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论坛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为持续深化两岸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交流新模式赋予了重大意义。
主论坛上,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台湾高雄科技大学校长杨庆煜、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校长刘国伟分别结合各校人才培养实践、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等两岸高等教育领域热点问题作了报告。分论坛期间,两岸高校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两岸高等教育改革与融合发展、ChatGPT 与人工智能发展、交叉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探索、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高校社会服务等内容分享相关经验与做法,深入探讨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高校专家学者结合各校人才培养实践、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等两岸高等教育领域热点问题,分享人才培养经验与做法,深入探讨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我们希望两岸高校教育工作者密切交流,进一步推动两岸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融合发展,开辟出更多更具专业性、可持续性的教育交流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两岸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表示。
2023两岸高等教育(北京)高峰论坛既是两岸高等教育界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更是深化海峡两岸高校合作情谊的联结纽带,旨在为两岸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水平及科研成果等方面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原文链接:《现代教育报》
(责编:孟婍、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