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捐款300万 助北科大人才培养

2022-03-30
单位(作者):肖春芳

3月29日,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学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52级校友)与夫人余雪子(北京科技大学机械56级校友)用个人积蓄向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以支持北京科技大学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6e4fc18247878eeb721d4b33e18de604.png

捐赠仪式现场

胡正寰表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成果的价值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行业进步。祖国的未来要靠青年一代。在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设立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以此感谢母校过去70年对自己及夫人的培养和支持,奖励在学术科研上有突出成绩的莘莘学子,鼓励他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潜心科研、服务社会。

afe1758754949226fb0f71300517e0ff.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

捐赠现场,胡正寰还回忆了在北京科技大学度过的70年时光。学生时代的他热爱学习、求知若渴。1956年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冶金机械教研室任教。1958年,在查阅前苏联的书籍时,他发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新工艺——斜轧技术。他意识到如果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机械零件制造业中,必将成为一项“革命性”工艺。在决定要攻克斜轧钢球这项技术难关后,胡正寰和几位同事经过100多天的奋战,日夜加班加点地完成了试验轧机的设计与制造,并成功试轧出了几颗不错的钢球。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性试验再到工业生产,胡正寰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越走越宽。

c31d66631d7cac5668792d9a19e79be6.png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表示,胡正寰先生作为北科首届学子,在校学习、工作、生活七十年,亲历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成长和壮大,是学校七十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胡先生在建校70周年之际为母校捐赠教育基金意义重大,回馈母校的善举令人感动。胡正寰先生作为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一生致力于轴类零件轧制技术(楔横轧与斜轧)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胡正寰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等荣誉。他领导的团队从1958年起研究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现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1979-1988),在全国27个省市及国外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近300条,其中18条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发投产的零件500多种,累计生产600多万吨,产值500多亿,节材60多万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原文链接:光明网

(责编:孟婍、陈丽萍)

https://tech.gmw.cn/2022-03/30/content_35622013.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