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辅导员每年至少对每生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帮扶
最近,北京联合大学年轻的辅导员郭燕,耐心细致关心开导一个身患癌症的女学生,帮助她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勇气。如今,北京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已经超过6000人,像郭燕这样关心学生的辅导员越来越多,工作目标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北京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到65%,中级职称以上的达60%;在辅导员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占34%。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北京高校创新机制,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学生全面覆盖、精细化辅导的工作网络。
所谓精细化辅导,就是在适合的时间、地点,与适合的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谈话。具体来说,就是对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区别对待,对学生本人在大学期间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辅导。
北京物资学院分管思政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沈小静举例说:“我们学校有一个大四学生,因为身体不好,本来可以作退学处理,但学校考虑到他是贫困地区的学生,考上大学不容易,就同意他休学一年后回到学校。”
为了落实辅导员精细化工作的目标,北京市从辅导员的配备、选聘到培训、考评、晋升、发展等进行系统规划,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和整体水平。其中的主要举措包括:设立专项培训研究经费,组织优秀辅导员进行课题研究和骨干示范培训;每年对新上岗的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建立辅导员、心理咨询、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专项队伍;建立工作情况数据库,实现培训培养的电子化管理等。
北京很多高校在培训辅导员方面推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北京科技大学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季“学生工作干部培训班”,保证年人均不少于54学时。北京工商大学推出辅导员培训体系,启动实施了“新任辅导员工作师傅计划”。北京物资学院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建立了多角度的考核评优体系。北京联合大学建立了以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为辅的工作格局。
北京市还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干部工作统筹规划。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安排优秀辅导员到北京区县、乡镇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加大高校辅导员在全市范围的交流力度,并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为了让辅导员成为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北京落实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晋升的政策。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保证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具有适合其岗位特点和专业发展的评聘序列。在行政职级晋升方面,也出台了优惠政策。
推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北京市提出要在“五年左右时间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型辅导员,500名拥有心理咨询师和发展辅导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型辅导员,1000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的目标。
北京市和各高校还通过提高待遇、完善政策、拓展渠道,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和自豪感。市财政每年划拨经费2000万元,面向所有在京高校,按照1∶200的师生比设置辅导员岗位,并给每名辅导员每月发放500元的工作补贴。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北京高校涌现出一大批关心关爱学生的优秀辅导员。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姜南的班上曾有一个叫黄超的学生,因成绩挂科太多引起了她的注意。为了挽救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姜南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又帮助他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那以后,黄超开始转变,学习成绩也按照计划全面提升,毕业后被中国电信录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0年2月1日
责编: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