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09:24:12 来源:大河鹤壁网
仲夏午时,灼热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在位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年产10万只石英陶瓷坩埚项目的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依旧忙碌着。
该项目由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属光伏产业,其注凝成型技术由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联合研制,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样一个高科技含量的项目是怎样落户鹤淇产业集聚区的呢?6月的一天,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的王总向记者介绍了项目的落地过程。
初识项目
王总原在山城区办有一家机械厂,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联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这几个高校的一些教授刚完成石英陶瓷坩埚项目的研制。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陶瓷注凝成型技术,能够满足多晶硅铸锭及熔炼提纯的生产要求,其产品的技术、规格填补了国内空白。
长年在商海中畅游的王总得知这一消息非常兴奋。他说,这个项目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我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承接招来的项目,依据项目种类专门规划了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市级产业集聚区,其中光伏产业就是鹤淇产业集聚区确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5月,王总通过在淇县畜牧局的一个朋友,把这个项目转告给淇县县委书记朱言志。朱言志一听就认为这个项目不错,立刻请王总过来商量,并表示要请参与项目研究的教授们到我市来考察,一是详细介绍一下项目的情况,二是让教授们了解一下我们鹤壁的投资环境。
考察市场
2009年6月、7月,教授们两次到访,朱言志和县里的其他相关领导热情接待。教授们详细讲解了这个项目的技术原理、市场前景。通过跟教授们的一番交流,县领导认为该项目具备很高的可行性。可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市目前还没有同类型的企业,石英陶瓷坩埚这个产品究竟怎样?带着这些疑问,县里专门安排人员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了解其他市是否有同类产品。之后,朱言志又带队想方设法到技术处于保密阶段的同类生产企业了解产品的市场行情。考察归来,县委、县政府认为,该产品市场行情看好。
确定了产品有市场还不够,县主要领导还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实地查看实验室里生产的产品。后来清华大学教授邓维体给王总打电话开玩笑说:“淇县的领导真行啊,都来调查我们了。但是我们非常理解,也很感动,说明你们领导是真的想做事的领导。我们就把项目放你们那里了,是鹤壁干部的务实作风把我们引来的。”提起这件事,朱言志告诉记者:“目前鹤淇产业集聚区正在快速发展,如此大的一个项目要落户到产业集聚区,万一出现差错,会给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得不慎重。”
项目落地
2009年9月17日,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与淇县县政府签约。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鹤淇产业集聚区内建年产10万只石英陶瓷坩埚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00亩,分两期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年实现利税4500万元。
2009年9月,鹤淇产业集聚区专门为企业修了一条“光伏路”。2009年10月,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只石英陶瓷坩埚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鹤淇产业集聚区隆重举行。
招得来商,还要稳得住商。为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淇县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小组进驻企业,专职服务项目建设,先后为企业解决了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问题。记者问项目负责人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没有?王总笑着说:“服务小组的同志天天来,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都及时解决了,现在我们正在加快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三层高的办公楼和两层高的工程技术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调研楼也即将封顶,生产车间的主体框架已经建好,内部正在建造隧道窑,建好后即可安装生产设备。“预计7月份可投入生产。”王总表示。
2010-06-22 09:24:12 来源:大河鹤壁网 (鹤壁日报记者 尹新婷 李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