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8日正值我国“两弹一星”重大项目、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的“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启动50周年,也是葛昌纯院士从事核材料研究50周年。北京科技大学特举办名师讲坛第39讲以纪念4月18日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第一发明人葛昌纯作了题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奋斗、钻研、合作、创新的五十年》主题报告。
会议由材料学院分党委书记吴春京教授主持。首先由我国合金钢、金相和热处理领域的泰斗章守华教授简要介绍了葛昌纯教授五十年来在核裂变材料和核聚变材料研究上作出的重大贡献。然后由葛昌纯院士作主题报告。葛昌纯院士在报告中详细讲述了从1960年4月18日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接受国家重大科学任务“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开始,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南大学的大力协同合作下,成功研制出乙种分离膜的全部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为了振兴中华,不惧艰难,不怕剧毒,“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乙种分离膜是国家核工业的关键材料。1960年4月18日,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突破国防尖端技术,葛昌纯所在的钢铁研究总院承担接受了国家核工业关键材料“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重大研制任务。从1960年到1964年,经过各级领导的坚强指挥和数百名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拼搏奋斗,先后攻克了重重难关,完成了实验室研制工作,并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时期的1967年提前完成了原定在新建厂完成的全部生产任务。从此,中国有了自主生产的乙种分离膜,彻底打破了核国家的核垄断,满足了国家的核发展需要。1985年,“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葛昌纯为第一发明人。
(陈捷)
《科学时报》 (2010-6-22 B2 校园)